中國經濟 發展前景更光明
2023年,全國日均發送旅客突破1000萬(wan) 人次,創曆史最好水平;人民幣貸款增加22.75萬(wan) 億(yi) 元,創曆史新高;我國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一……一個(ge) 個(ge) 新數據,一項項新紀錄,生動展示著中國經濟的活力。生產(chan) 要素“動起來”,發展勢能“聚起來”,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就有了不竭動力。
一份經濟年報,記錄著過去一年奮鬥的收獲,也承載著新年再出發的信心。日前,2023年中國經濟數據正式公布,再次交出亮眼成績單。縱向比,2023年我國GDP增速比2022年加快2.2個(ge) 百分點,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指標都有明顯改善;橫向比,世界很多經濟體(ti) 複蘇乏力、物價(jia) 高位,我國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ti) 中名列前茅。我們(men) 用實實在在的經濟數據,向世界展現出中國經濟發展的光明前景。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在持續承壓中一路前行,中國經濟走出了一條回升向好的複蘇曲線,彰顯出發展的長遠之勢。從(cong) 需求看,“穩”的態勢在持續。近段時間,濟鄭高鐵貫通運營,萊榮高鐵全線通車,全球最大高速鐵路網持續加密,見證著固定資產(chan) 投資規模的不斷增加。從(cong) 淄博到哈爾濱,網紅城市相繼湧現、迎接四海賓朋,在升騰的煙火氣中彰顯消費市場的火熱。據統計,2023年內(nei) 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111.4%,內(nei) 需市場正在釋放更大活力,14億(yi) 多人口構成的超大規模市場為(wei) 中國經濟提供了堅實依托。
從(cong) 供給看,供給質量顯著提升。供給好不好,要看產(chan) 品多不多,更要看品質優(you) 不優(you) 、結構合不合理。如今,多家中國服裝品牌亮相全球時尚之都,不少家電企業(ye) 著力生產(chan) 高端智能產(chan) 品,一些家具廠商在綠色環保方麵下大力氣,推動“老三樣”揚帆出海;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為(wei) 代表的“新三樣”憑借新技術叫響全球,2023年三類產(chan) 品合計出口額首次突破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新三樣”“老三樣”攜手向前,見證中國製造破繭成蝶。依托我國產(chan) 業(ye) 體(ti) 係完整、配套能力強的優(you) 勢,不斷集聚創新動能,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夯實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就能以自主可控、高質量的供給適應滿足現有需求,創造引領新的需求,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從(cong) 發展環境看,“好”的因素持續集聚。過去一年,我們(men) 打出包括財政、貨幣、就業(ye) 、產(chan) 業(ye) 等在內(nei) 的政策“組合拳”,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2023年前11月,新設外資投資企業(ye) 數量同比增長36.2%,為(wei) 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不少外企表示:中國市場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把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的決(jue) 策部署落到實處,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多出有利於(yu) 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ye) 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就能不斷鞏固和增強中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為(wei) 世界經濟複蘇提供更多確定性。
回首過去,已是碩果累累;眺望前路,還需風雨兼程。2024年伊始,各地發展熱力十足。在北京豐(feng) 台,46個(ge) 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為(wei) 推進城市品質提檔升級按下“加速鍵”;在江蘇南京,響堂村農(nong) 旅融合又有新進展,山貨節熱鬧非常,吸引眾(zhong) 多遊客前來體(ti) 驗;在河南平頂山,一家生產(chan) 電網配套裝備的企業(ye) 訂單已排到8月,員工加班加點趕工生產(chan) ……各地以起步即衝(chong) 刺的幹勁,推動經濟“開門穩”“開門紅”。奮進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新征程上,保持“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定力,激發“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幹勁,我們(men) 一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開創中國經濟更加光明的未來。(石 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