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會理年味濃
蔚藍的天空一碧如洗,酥麻麻的陽光,暖融融的風,讓鑲嵌在川滇交界處的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會(hui) 理,早早萌動著春的氣息。年關(guan) 將至,熙熙攘攘的街市,滿大街高懸的紅燈籠,家家門前紅紅的春聯,以及城樓上飄揚的彩旗,隨處可以感受到這座千年古城濃濃的年味。
喜慶之事操辦忙
會(hui) 理的冬天特別暖和。金色的陽光慷慨地鋪灑下來,溢滿了大地的每一處皺褶。公園裏含苞待放的海棠、臘梅和白玉蘭(lan) ,圍牆上粉裏透紅的炮仗花、鮮豔奪目的三角梅,用繽紛的色彩把古城裝扮得富有春意。
在外求學、務工或遠在他鄉(xiang) 發展的會(hui) 理人,時時回味著家鄉(xiang) 的藍天和暖陽,早早就踏上回家的路。外地的遊客也羨慕會(hui) 理宜人的氣候,訂酒店訂民宿,隻為(wei) 早點過來享受。臨(lin) 近春節,古城裏到處是天南地北的人,他們(men) 漫步大街小巷,在陽光下盡享大自然的饋贈。
路邊的汽車城、家具行、電器鋪,街上的超市、服裝店、美發廳,巷子裏的水果鋪、糖果攤、餐飲店,各種叫賣聲喧囂出生意的紅火。乘著閑暇時節,添置新房,購買(mai) 新車,兒(er) 女婚事,宴請賓客,喜慶的事都得趕在年前操辦。要過年了,殺年豬、裝香腸、打餌塊、舂糍粑,家家都在準備年貨。雞鴨魚肉、糖果糕點、瓜子花生、新鮮水果是少不得的;老人的衣服要買(mai) ,過年的煙酒要買(mai) ,孩子的煙花爆竹也要買(mai) 。山上鮮豔的山茶花開了,買(mai) 幾枝插在花瓶裏,再去花店裏挑點水仙、君子蘭(lan) 、富貴竹,家裏就多了幾分靈氣。
在這個(ge) 舒心的時刻,會(hui) 理的美食更是不容錯過。餐館裏擠滿了人,回來過年的人都想嚐嚐家常的攢碗、扣肉、燒白、血豆腐,品一品抓酥包、熨鬥粑、稀豆粉等小吃。找家羊肉館,品嚐會(hui) 理黑山羊的軟糯,羊頭羊蹄的筋道,羊腸羊肚的脆爽。要上一份羊肉粉,放夠香蔥芫荽,放足花椒糊辣椒豆瓣醬,讓麻辣醇香從(cong) 舌尖舒爽到心尖。或者吃一碗雞火絲(si) 餌塊,在撲鼻的濃香中回味記憶深處的味道。當然,還得吃一吃會(hui) 理的銅火鍋,用臘豬腳、豬排、雞塊清燉,上麵鋪上肉丸子,再配上時鮮蔬菜,火旺湯滾,香氣嫋繞,在濃濃的親(qin) 情中品味安寧與(yu) 閑適。
喜慶活動歡樂(le) 多
蜀韻滇風的交融浸潤,讓會(hui) 理古城彌散著濃濃的文化氣息。
春節一天天臨(lin) 近,古城的文藝團體(ti) 進入緊張的排練階段。會(hui) 理民間文藝團體(ti) 多,吹拉彈唱,蹦蹦跳跳,大家都想在春節期間登台展現自己的風采。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會(hui) 理古城都有文化活動。麵對喜慶的大舞台,大家都準備了滿意的節目,誰上誰不上,文化館的編導不僅(jin) 要精心篩選,還得耐心疏導。春節前後,城裏鄉(xiang) 下鼓樂(le) 聲聲,歌聲陣陣,一場場精彩演出,一波又一波文體(ti) 活動,把新春的喜慶推向高潮。這樣的歡樂(le) ,將持續到元宵節,在龍騰獅舞的鑼鼓聲中才會(hui) 落下帷幕。
春節期間,紅軍(jun) 長征過會(hui) 理紀念館、檔案館、圖書(shu) 館更是熱鬧非凡。紅軍(jun) 巧渡金沙江巧在哪裏,中央為(wei) 什麽(me) 召開會(hui) 理會(hui) 議,在紀念館裏都能找到答案。會(hui) 理文管所珍藏著很多文物,在這裏可以欣賞修複的明清字畫,還可以觀賞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珍貴文物。金江書(shu) 院、淩霄樓、北城門、科甲巷、粵省會(hui) 館以及城郊的白馬寺,迎來了一批又一批客人,他們(men) 在青石板厚重斑駁的腳印中,感知浸潤在曆史塵埃裏的絲(si) 路文明,品味古城延續千年的翰墨書(shu) 香。
鼓樓、城牆、老街、大院、茶肆靜靜地沐浴在陽光下。搞音樂(le) 的,畫畫的,寫(xie) 詩的,大家邀約到城樓上,在和煦的暖陽裏品茶談天。背長槍短炮的攝影愛好者,抿著嘴,眯著眼,或蹲或站,在大街小巷裏尋覓創作的靈感。在這些文化人心目中,古街、小巷、城門、牌坊、屋簷、雕窗都是活著的曆史;熱鬧的攤點,喧鬧的人流,以及抽旱煙的老漢,納鞋墊的婆婆,風姿綽約的少女,都是獨特的人文景觀。
喜慶時刻情更濃
作為(wei) 古絲(si) 綢南路商旅集散地的會(hui) 理,曆史悠久,人文厚重。千百年來川滇文化融合孕育出的民風民俗,成為(wei) 珍藏在歲月裏的文化記憶。
會(hui) 理有祭灶的民俗,過小年送灶神上天,年三十接灶君回家。夜靜更深,老人在灶上點蠟焚香,供奉肉食、糕點和美酒,祈求來年一家和順平安。其實,不等灶王爺品嚐年的味道,滿大街密密麻麻的人,已經用他們(men) 南腔北調的喧囂,把過年的氣氛渲染得淋漓盡致。
小年前後,會(hui) 理民間有“打揚塵”的習(xi) 俗,家家戶戶灑掃庭院,清撣塵垢,拆洗被褥,寓意著除舊布新的美好願望。如今古城裏的居民,早早把房子打掃得幹幹淨淨,就等著往家裏請一個(ge) 大大的“福”字,貼上紅紅的春聯了。市文聯每年都會(hui) 組織當地書(shu) 法家,在街上擺上一長溜書(shu) 案,義(yi) 務為(wei) 市民書(shu) 寫(xie) 春聯。圍在外麵的人,伸長脖子,屏聲靜氣。等書(shu) 家書(shu) 寫(xie) 完畢,再笑眯眯地接過來,嘴巴裏嘖嘖稱讚。那一個(ge) 個(ge) 莊重的“福”字,一幅幅散發著墨香的對聯,飽含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辦年貨、蒸年糕、耍龍燈、舞獅子、逛廟會(hui) 、放煙花,這些傳(chuan) 統年味在街頭巷陌都能找到蹤跡。臨(lin) 近春節,會(hui) 理最重要的還是團年。孩子放假了,遠方的親(qin) 人回來了,家裏的老人會(hui) 定下日子,燒上紅銅火鍋,炒上幾個(ge) 家常菜,大家熱熱鬧鬧圍坐在一起吃團年飯。在這喜慶的時刻,其他的事先放在一邊,過了年再說。家長裏短,兒(er) 女情長,來年美好的願景,都融化在這濃濃的親(qin) 情裏。這些日子,如果約朋友吃飯,說不定對方一口就回絕了,理由很簡單:“改天再約,明天我們(men) 家要團年!”(李美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