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醫藥工業的“脈”
前不久,2023中國醫藥工業(ye) 發展大會(hui) 帶來這樣一組數據:“十四五”以來,我國醫藥工業(ye) 主營業(ye) 務收入年均增速為(wei) 9.3%,利潤總額年均增速為(wei) 11.3%,全行業(ye) 研發投入年均增長超20%;截至目前,國家藥監局累計批準創新藥品142個(ge) 、創新醫療器械235個(ge) ;2023年上半年我國藥品審評在法定時限內(nei) 的完成率更是高達98.8%。這些數據表明,我國藥品審評審批效率、醫藥產(chan) 業(ye) 合理布局以及創新資源配置都躍上新台階。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標。如今,隨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醫藥工業(ye) 對於(yu) 滿足人民健康需求的作用日益凸顯。這一工業(ye) 類型包括化學藥製劑、原料藥、中成藥、醫療器械等,兼具資本聚集、創新發展、最嚴(yan) 監管等特征,融合了多元價(jia) 值目標,是關(guan) 係國計民生、經濟發展的戰略性產(chan) 業(ye) 。把好醫藥工業(ye) 的“脈”,有助於(yu) 高品質生活和高效能監管的持續升級。
曾幾何時,人們(men) 一提起“醫藥工業(ye) ”,常容易聯想到原料、仿製、低水平重複等標簽。醫藥企業(ye) “多、小、散”加大了監管難度,也不利於(yu) 市場良性競爭(zheng) 。有一段時間,行業(ye) 既承受藥品安全事件帶來的政策壓力,又麵臨(lin) “賣大輸液不如賣礦泉水賺錢”的窘境,尤其是國內(nei) 製藥企業(ye) 在與(yu) 跨國藥企的競爭(zheng) 中處於(yu) 劣勢,發展模式亟待優(you) 化完善。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從(cong) 戰略高度重視醫藥工業(ye) ,集中力量開展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加快解決(jue) 藥品、疫苗等領域“卡脖子”問題;用製度建設助推醫藥工業(ye) ,2015年開始的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製度改革,以及2019年出台的疫苗管理法,都向產(chan) 業(ye) 界、科學家乃至國際社會(hui) 提供了明確的可信承諾,激勵其加大研發生產(chan) 力度,深化供應鏈合作等。同時,我國加強醫藥工業(ye) 規劃引領,例如《“十四五”醫藥工業(ye) 發展規劃》以及《“十四五”國家藥品安全及促進高質量發展規劃》等,為(wei) 提升藥品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和可獲得性描繪了具體(ti) 路徑。
成就需要肯定,經驗也需要總結。相比主要發達國家,我國醫藥工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時間較短,特別是在原始創新、儀(yi) 器裝備、研發平台、創新生態環境等方麵還比較薄弱。未來,要進一步加強原始創新,增強產(chan) 業(ye) 升級,把著力點放在高附加值的創新藥、疫苗、高端製劑和醫療器械上。努力維護中醫藥發展安全,切實把中醫藥的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和競爭(zheng) 優(you) 勢。以基本藥物、兒(er) 童藥品、急搶救藥品等為(wei) 重點,鞏固提升原料藥製造優(you) 勢,發展壯大抗體(ti) 藥物、新型疫苗等生物藥產(chan) 業(ye) ,支持發展藥品供應保障聯合體(ti) ,同時有效保障各類臨(lin) 床需求,平衡好供需兩(liang) 個(ge) 方麵。此外,監管政策和產(chan) 業(ye) 政策應同步發力,從(cong) 而不斷提升醫藥工業(ye) 的治理效能,努力邁向價(jia) 值鏈高端。(胡穎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