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公司強村 興產業富民(經濟新方位·縣域經濟觀察)
廣東(dong) 河源龍川縣探索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發展新路徑
建公司強村 興(xing) 產(chan) 業(ye) 富民(經濟新方位·縣域經濟觀察)
本報記者 洪秋婷
時逢休耕,廣東(dong) 河源市龍川縣,良田靜靜。鶴市鎮二橋旁,人頭攢動,鎮上的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項目開工奠基。
產(chan) 業(ye) 園配套稻穀烘幹加工中心、育秧育種中心等設施,“預計一期年烘幹稻穀3000噸,儲(chu) 藏量1200噸。”鶴市鎮黨(dang) 委書(shu) 記陳暢說,鎮裏建起強村公司,要好好推廣特色產(chan) 品“絲(si) 苗米”。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要求,學習(xi) 運用“千萬(wan) 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強調,精準務實培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
為(wei) 提升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水平,龍川縣組織各鎮向浙江學習(xi) “千萬(wan) 工程”經驗,組建強村公司,探索解決(jue)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存在的原始資金不足、市場化程度不高、發展方式單一等問題。近日,記者進行了探訪。
補強原始資金厚度
綠美鶴市建設工程實業(ye) 有限公司,是鶴市鎮組建的強村公司。翻開公司章程,陳暢介紹:“2023年3月,公司注冊(ce) 成立,由9個(ge) 村和1個(ge) 社區居委會(hui) 抱團組建。”
“注冊(ce) 資金400萬(wan) 元,每個(ge) 村(社區)平均要出40萬(wan) 元。有的底子薄弱,拿不出來。”陳暢說,“原始資金不足也是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普遍麵臨(lin) 的困境。”
籌備會(hui) 開了3次,鎮裏把村民最關(guan) 心的股權、章程和運營管理細則等問題一一厘清。公司實行認繳製,第一年由各村(社區)認繳5萬(wan) 元、分10年繳足。兩(liang) 周內(nei) ,河源市第一家強村公司建了起來。
承建項目隨後啟動:鎮行政服務大廳窗口建設、村級自來水廠提升、鎮街道路路麵翻新、綠化管護……公司前期通過承接政府性項目獲得收益,隨後逐步對接市場。
據介紹,龍川縣各強村公司或由村集體(ti) 經濟組織獨資成立,或通過投資、參股組建,以項目聯建等形式統轄區內(nei) 農(nong) 村集體(ti) 資產(chan) 資源。
聚焦產(chan) 業(ye) 原始資金不足問題,各鎮也開啟探索:設立發展基金,鼓勵聯合出資。上坪鎮的坪興(xing) 經濟發展有限公司探索村企聯合出資,本地企業(ye) 聯合組成水果協會(hui) 占股44%,14個(ge) 村(社區)分別占股4%。
提升市場化運作水平
沿著東(dong) 江驅車向北,記者來到四都鎮。在鎮裏組建的融合創展建設工程實業(ye) 有限公司帶動下,星空營地、紅鬆茸菌種植基地等項目正在開發運作。
四都鎮黨(dang) 委書(shu) 記葉青說,成立初期,公司聘請優(you) 秀企業(ye) 經營者為(wei) 總經理,實現“從(cong) 無到有”,同時,縣裏研究出台試行辦法,培育農(nong) 村職業(ye) 經理人和農(nong) 業(ye) 儲(chu) 備人才,推動“從(cong) 有到強”。
保證集體(ti) 經濟發展壯大、促進農(nong) 民增收的目標實現,還要明確運行製度。村村能入股,村村才能受益。
以融合創展建設工程實業(ye) 有限公司為(wei) 例,鎮經濟聯合總社占股60%、8個(ge) 村經濟聯合社各占股5%。“既能保障鎮一級的主導權,又充分調動各村積極性。”葉青說,公司利潤按股份分紅的形式分發到村,村民得到實在的經濟收入和穩定的就業(ye) 發展機會(hui) 。
豐(feng) 富產(chan) 業(ye) 發展方式
到2023年12月底,龍川縣已組建鎮級、村級強村公司28家,實現24個(ge) 鄉(xiang) 鎮全覆蓋。
帶出“工匠能人”,實現送項目到村、送就業(ye) 到戶、送技能到人。
“我的辦公室就在工地上。”綠美鶴市建設工程實業(ye) 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周琴介紹,過去一年,公司以鎮級綠化維護和鄉(xiang) 村基礎設施建設為(wei) 主,直接帶動群眾(zhong) 在家門口務工增收。50多歲的鶴市鎮脫貧戶鍾枚倫(lun) ,如今成為(wei) 一名建築師傅。“去年我參加了鎮政務服務中心大樓升級改造項目和村飲水優(you) 化提升工程,收到工資3.3萬(wan) 餘(yu) 元。”鍾枚倫(lun) 說。
結合富民工坊,引導企業(ye) 將適合的生產(chan) 加工環節布局到農(nong) 村。
登雲(yun) 鎮是深圳寶安(龍川)產(chan) 業(ye) 轉移工業(ye) 園區所在鎮,鎮裏強村公司與(yu) 園區企業(ye) 開展結對共建,承接企業(ye) 訂單、分配到全鎮各村,建設成立一批富民工坊;同時由強村公司擔任勞務中介,吸納農(nong) 村勞動力就業(ye) 。
“這種模式不同於(yu) 傳(chuan) 統的企業(ye) 到鎮村建立生產(chan) 車間。企業(ye) 派單,強村公司組織生產(chan) 。”登雲(yun) 鎮鎮長鍾婷婷說,既能降低企業(ye) 用工、用地、產(chan) 品運輸等成本,又能實現村民靈活就業(ye) 、村企協調發展。
“一鎮一策”“一村一策”,盤活了縣域經濟。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龍川縣各鎮強村公司簽約項目總額達4812萬(wan) 元,其中完成項目進度並入賬1145萬(wan) 元;全縣315個(ge) 行政村集體(ti) 經濟收入約1.03億(yi) 元,村均收入32.78萬(wan) 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