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電商的低價陷阱,坑的不僅是消費者
作者:熊誌
打著特製酒廠旗號的所謂“專(zhuan) 用酒”一瓶隻幾十元,標價(jia) 460元一兩(liang) 的茉莉花茶僅(jin) 售4.99元……近期,各種年節禮品需求大增,直播電商成為(wei) 消費者購買(mai) 產(chan) 品的重要渠道。一些直播電商的產(chan) 品看上去價(jia) 格實惠、銷量驚人,但後續的產(chan) 品質量投訴也數量驚人。
打著低價(jia) 噱頭吸引消費者,這是商品促銷的常見手段。但正如媒體(ti) 報道,直播平台商品售假動輒低至一折,消費者看起來是撿了便宜,實際上所謂的打折是“偽(wei) 打折”,背後的各種價(jia) 格套路讓消費者防不勝防。
比如,有商家虛標一個(ge) 高到離譜的原價(jia) ,隻是為(wei) 了製造折後便宜的假象,實則從(cong) 沒有按該價(jia) 格銷售過,打折價(jia) 才是日常的真實價(jia) 格;再比如,偽(wei) 造一些其他渠道高價(jia) 售賣的頁麵截圖,進行虛假比價(jia) ,讓消費者誤以為(wei) 是真便宜;還有的主播或商家一邊虛假打折,一邊“傍名牌”推銷山寨產(chan) 品,從(cong) 直播間封麵、到商品包裝,全部模仿大牌商品,混淆視聽,給消費者造成品牌大促的錯覺。
不管是虛標原價(jia) 的“偽(wei) 打折”,還是“傍名牌”搞假促銷,這些價(jia) 格套路已經明顯超出了正常的打折促銷範疇,涉嫌違法違規,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mai) 、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這種知情權,當然包括對真實價(jia) 格的知情。《價(jia) 格法》更是明文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jia) 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yu) 其進行交易”。
一些主播或商家有恃無恐,用價(jia) 格套路來忽悠消費者,說白了還是收益太高,而違法成本太低。一方麵,這類套路確實能夠吸引消費者,達到促銷的效果;另一方麵,有的消費者在下單後,未必會(hui) 去較真,就算發現被套路了,可能也隻是選擇退貨。
麵對直播電商的各種價(jia) 格陷阱,消費者要擦亮眼睛,如果發現上當受騙,要果斷拿起法律武器維權。但除此之外,有關(guan) 部門和相關(guan) 平台要進一步完善措施,強化對直播電商領域的監管。
比如,在執法巡查和懲戒力度上,是否可以進一步加強?直播電商規模大,涉及的主播和商家眾(zhong) 多,執法成本較高,但換個(ge) 角度看,對一些價(jia) 格套路,如果發現一例就嚴(yan) 懲一例,提高違法的代價(jia) ,則可以起到警示效果,倒逼主播和商家誠信經營。
而對於(yu) 直播電商平台來說,也應該不斷完善管理規範,加強對虛構原價(jia) 再打折等價(jia) 格套路的監控。同時,采取嚴(yan) 格的賬號處罰機製,約束經營者真正做到明碼標價(jia) 。此外,還得健全投訴通道,方便被忽悠的消費者投訴維權。
廣大經營者也應該意識到,直播電商時代,消費者的購物選擇越來越多元化。耍心機、玩套路,設置低價(jia) 打折陷阱,固然可以賺取短期利益,但這種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促銷手段,坑的不僅(jin) 是消費者,更是自己的口碑。隻有誠信經營,規範價(jia) 格行為(wei) ,給消費者拿出真正的誠意和實惠,才能獲取持續的商業(ye) 回報。(熊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