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被指“強行收費”,籌款平台丟掉了什麽

發布時間:2024-01-29 09:55: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王石川

  “每次碰到朋友圈轉發需要捐款的,都會(hui) 捐5元,但是每次都要我多捐3元,這3元是給平台的,搞得我都不想捐了”。據報道,近期在社交媒體(ti) 平台上,不少網友抱怨:自己在某籌款平台上捐款,“無緣無故”被多收了3元。仔細一看,這3元原來是平台收取的綠醫服務費用。記者調查發現,多家眾(zhong) 籌平台存在收取3元費用的情況。

  “你想的是獻愛心,人家想的卻是一筆好生意!”多家眾(zhong) 籌平台“強行收費”,犯了眾(zhong) 怒,直接造成的後果是:“搞得我都不想捐了”。如此一來,既重創了捐款者的愛心,也折損了公益慈善事業(ye) 。

  平台運營是有成本的,適當收取一定的費用,無可厚非。但前提是,必須尊重捐款者的知情權,收費得收得清清楚楚,還需用得明明白白。關(guan) 鍵還在於(yu) ,不能強行收取、偷偷收取。

  據報道,相關(guan) 平台以提供健康服務、幫助平台運營、提高打款效率等理由讓用戶選擇勾選並同意“支付3元”費用。該選項雖然可以取消勾選,但不少網友稱不仔細看根本不會(hui) 注意,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多收了3元。一定程度上說,這種收費方式是輕佻的,相關(guan) 平台既喪(sang) 失了企業(ye) 倫(lun) 理,也侵犯了用戶權益,還涉嫌挑戰了相關(guan) 法規。按照《網絡安全法》等規定,企業(ye) APP收集用戶個(ge) 人信息,必須履行向用戶“明示同意”的程序。“默認勾選”涉嫌違反法規,但設置不夠明顯,誤導用戶勾選,同樣不可取。

  有個(ge) 案例是,某捐款者表示:“我一般是刷臉支付,還沒反應過來,錢已經支付出去了”。由於(yu) 沒有注意到籌款頁麵上的告知內(nei) 容,看到生病的孩子需要籌款就點擊籌款鏈接捐款,這名捐款者為(wei) 其“粗心”付出了代價(jia) ,但平台推卸了應有的責任?

  多收的三五元,不是小事,平台應給捐款者一個(ge) 說法,這個(ge) 說法不能是敷衍式表態,也不能止於(yu) 危機公關(guan) ,應拿出真誠姿態和有效措施來回應輿論質疑。

  其一,每次“強行”收費3元,這個(ge) 標準誰定的?有人捐5元,卻被“強行”收費3元,占比高達60%,不可謂不高。再說,每一筆3元累計起來是個(ge) 驚人數額,平台拿得心安理得嗎?而每次“強行收費”3元,問過用戶是否同意了嗎?收費標準製定合理嗎?如果不合理是否該取消而不是自顧自地默默收下去?

  其二,每次收取的3元最後是如何支配的?這些錢來自捐款者,顯然應給捐款者一個(ge) 交代。如何交代?把賬目曬一曬,具體(ti) 收了多少錢、如何開銷、有沒有被挪作他用等,都該如實呈現。“曬”,是為(wei) 了給捐款者一個(ge) 交代,也是便於(yu) 監督,防止錢被私用。

  其三,“強行收費”3元,是否涉嫌疊加收費?有籌款平台發布公告,因平台在技術研發、運營服務、資金安全方麵的不斷投入,運營成本逐漸增加,按照單個(ge) 籌款項目提現金額的6%收取平台服務費。既然收取了籌款項目提現金額的6%,為(wei) 何還要收捐贈者的每筆3元?

  其四,如何化解“強行”收費的風波?記者在某第三方投訴平台查詢發現,關(guan) 於(yu) 籌款平台顯示捐款金額和扣款金額不符的投訴有上千條。籌款平台表示,“如您需要退費,請您在××籌公眾(zhong) 號—個(ge) 人中心—我的捐款—資助平台處申請退費。”非要捐款者申請才退費,有失公平。

  在商言商,無可厚非,但是,公益不能變成生意,如果消費公益,消費公眾(zhong) 的善心,乃至消費社會(hui) 正義(yi) ,那麽(me) 這樣的模式注定受到詬病。收了錢卻丟(diu) 了道義(yi) ,乃至丟(diu) 掉良知,相關(guan) 平台還能走得遠嗎?(王石川)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