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新春走基層·前行的力量

發布時間:2024-02-06 14:57:00來源: 人民日報

  湖南保靖——

  茶旅融合話升級

  本報記者 顏 珂

  低溫雨雪連綿,壓不住石金貴的熱乎勁。200多平方米的新屋剛搭好木框架,他幾乎天天都在工地上盯著,“搞民宿開新篇是大事!”

  這裏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縣呂洞山鎮黃金村,武陵山區深處,保靖黃金茶的核心產(chan) 區。保靖黃金茶“香、綠、爽、醇”,是當地的一張金名片。石金貴的保靖縣綠康源農(nong) 業(ye) 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去年黃金茶銷售額就有1300多萬(wan) 元。市場光景正好,他算起優(you) 化升級的“三筆賬”。

  算銷售賬,不能隻唱“獨角戲”。石金貴自家茶葉基地200多畝(mu) ,帶動周邊基地3700多畝(mu) ,統一技術、統一標準、統一銷售。石金貴帶著產(chan) 品跑了國內(nei) 幾家大型茶展會(hui) ,觸動不小。“200多元一斤的中端茶,一下就賣脫銷。”石金貴說,以前主做春茶,價(jia) 高成本也高,今後打算把夏茶做起來,“中低端茶的市場空間,同樣大有可為(wei) ”。

  算品質賬,來不得絲(si) 毫大意。村裏的黃金茶種植麵積已近飽和,茶葉品質能否保持高位?繞過山嶺,石金貴領著記者去看生態茶穀。平台處遠眺,一條白色細線沿山坡而上。“這叫單軌運輸機,不破壞山體(ti) 、不占用山地,茶葉、有機肥都靠它運送。”石金貴說,村裏的單軌運輸線,目前建了2萬(wan) 多米。“要把生態理念融進每個(ge) 環節。綠色、生態、有機,不論是茶農(nong) 還是護林員,大家都在相互提醒,要守住品質線,不能砸了自己吃飯的家夥(huo) 。”

  算價(jia) 值賬,三產(chan) 融合大有空間。圍徑30厘米以上的古茶樹,黃金村就有2000多棵,最大樹齡417年。“以前隻知道出去找客戶,現在得想方設法把客戶引進來。”石金貴外出學習(xi) 了不少地方,瞄準的就是辦民宿、興(xing) 茶旅。

  連日盯工地,石金貴的嗓子有點嘶啞,可算起三筆賬,中氣十足。中氣背後是信心:“走好優(you) 化升級路,未來一定會(hui) 更加燦爛!”

  廣東(dong) 湛江——

  南菜北運保障足

  本報記者 羅艾樺

  收貨、裝車、發長途、入冷庫……來自河南許昌的青椒經銷商史觀軍(jun) ,這些天又忙起來了。自從(cong) 25年前跟廣東(dong) 湛江這片土地結緣,他就像一隻候鳥,每年12月過來,次年3月離開,一待就是3個(ge) 多月。

  “我設了個(ge) 收貨代辦點,專(zhuan) 門往青海西寧發貨,每年都要發上一百來車,每車都是30噸左右。”坐在雷州市龍門鎮平湖市場的貨棧裏,望著麵前堆積如山、光亮喜人的青椒,史觀軍(jun) 頗有些興(xing) 奮。

  平湖村兩(liang) 委負責人張策介紹,平湖市場目前是雷州市最大的北運菜市場,主要交易辣椒、花生、香芋等品種,其中光是辣椒的交易量年均約1億(yi) 斤。

  湛江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莫植貴告訴記者,作為(wei) 南菜北運重要基地,湛江市近年來已基本形成生產(chan) 規模化、布局區域化、品種多樣化、經營產(chan) 業(ye) 化的蔬菜產(chan) 業(ye) 格局。2023年,全市冬種蔬菜播種麵積113.87萬(wan) 畝(mu) ,占全年的45%,其中約159萬(wan) 噸作為(wei) 優(you) 質北運菜銷往各地。目前冬種蔬菜正處於(yu) 上市高峰期,將持續供應至今年4月。

  “這段時間,我幾乎每天都沿著325國道開車一兩(liang) 個(ge) 小時,看看瓜菜長勢。”說話間,老史開車拉著記者往八九裏外的種植基地走,路邊閃過一壟壟開花的茄子、掛穗的玉米、低垂的青椒……

  史觀軍(jun) 說,之前發去西寧市青藏高原農(nong) 副產(chan) 品集散中心的貨已經安全到達,全程走的是高速公路綠色通道,能省去6000元左右的運費。“湛江的青椒在西寧很受歡迎,能保證好市民的菜籃子才是正理。”史觀軍(jun) 說。

  穿行市場,到處都是一番熱鬧的交易場景。史觀軍(jun) 說,春節期間需求旺,行情肯定會(hui) 更好。

  廣西三江侗寨——

  熱鬧“村晚”年味濃

  本報記者 鄭海鷗

  鞭炮響,蘆笙起,侗家歌歡。村民吳春雷身著侗族盛裝,在迎賓隊伍中擔任蘆笙頭。吹得賣力,臉上紅撲撲、笑盈盈。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平岩村,群山聳立,綠水環繞,2024年春節“村晚”暨“春到萬(wan) 家”群眾(zhong) 文化主會(hui) 場活動在這裏拉開帷幕。

  廣場稍稍布置就是舞台。村民、遊客早早聚攏過來,抱著娃鼓掌的,吃著百家宴叫好的,恰巧背著年貨路過停下腳步的,擠在人群中踮起腳尖瞧的……清冽濕潤的空氣中,彌漫著收獲的氣息。

  一曲罷,掌聲起,吳春雷鞠躬致謝。從(cong) 小在寨子裏長大,吳春雷從(cong) 記事起就愛聽蘆笙,稍微長大一些,便學著吹、賽著吹。外出打工好些年,他越發覺得民族的東(dong) 西最稀罕,“蘆笙陪伴,奏出了信心,迎來了幸福生活。”

  吳春月是侗族大歌自治區級傳(chuan) 承人。這些年,越來越多人加入傳(chuan) 承隊伍,吳春月做培訓、進校園、進社區,“縣裏搞民歌大賽、大歌節、旅遊節,侗族大歌、琵琶歌終日飄蕩在寨子裏。”吳春月還開了一個(ge) 侗家餐館,主打聽侗族大歌、吃侗族宴席,顧客盈門,“2023年收入20萬(wan) 元左右。”

  守護山水,賡續文脈,文化優(you) 勢和自然優(you) 勢不斷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侗族兒(er) 女把生活過得熱氣騰騰。

  演出所在的程陽八寨景區由8個(ge) 自然屯組成,自然風光、民族風情、傳(chuan) 統風貌、文物古跡兼而有之。

  村民導遊石祖勳10多年間帶過世界各地的旅行團,談起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生活,他樂(le) 嗬嗬地說:“農(nong) 閑時節當導遊,美好生活不用愁!”平岩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楊樂(le) 攀說:“日子唱在歌裏過,天天有戲演,月月有節過,文化旅遊業(ye) 紅火得很。”2023年,全村人均收入預計突破2.1萬(wan) 元。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