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行龘龘,生肖文化添彩寒假生活
光明日報記者 周世祥
隨著整齊洪亮的一聲“龍行龘龘”,十二生肖“鬧新春”正式開始!戴著生肖頭飾的孩子們(men) ,來到一個(ge) 個(ge) 活動展位前,興(xing) 致勃勃地瞧啊瞧。
“這個(ge) ‘筆走龍蛇’,在圖畫上添一筆成為(wei) 新物品,就可以通關(guan) 啦,要不要試試?”老師剛說完,大家便爭(zheng) 先恐後地嚐試作答……
這是廣州市東(dong) 薈花園小學“龍行龘龘,十二生肖鬧新春”學科融合遊園活動中的一幕。各學科特點和新年“龍”元素被巧妙融入其中,學生們(men) 除了感受到新春將至的快樂(le) 以外,更學到了很多新鮮有趣的生肖知識。
龍作為(wei) 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號,在這個(ge) 寒假成為(wei) 不少中小學生假期作業(ye) 、實踐活動的一個(ge) 亮眼元素。“龍”元素如何為(wei) 中小學生寒假增韻添彩?怎樣更好挖掘生肖作為(wei)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符號的育人資源,使之轉化為(wei) 鮮活教材?
寒假作業(ye) ,活用“龍”元素各顯“神通”
“傳(chuan) 說,龍是一種神異生物,是中華民族敬奉的圖騰,是吉祥雄偉(wei) 的象征,各地關(guan) 於(yu) 它的傳(chuan) 說十分豐(feng) 富。你看,普通類型的龍通常有兩(liang) 個(ge) 角,非標準類型的龍還有獨角,蛇身、四足、身上布滿鱗片。”新疆可克達拉市第一小學一(6)班學生張文丹向記者展示自己製作的一幅龍主題手抄報。
這個(ge) 寒假,不少學生的作業(ye) 多了“龍”元素。北京市密雲(yun) 區濱河學校學生們(men) 的寒假任務可謂多種多樣:“龍飛九天”——讀中國傳(chuan) 統故事,學唱《龍的傳(chuan) 人》;“祥龍賀歲”——“小龍人”們(men) 進社區開展誌願服務活動,帶動家人一起鏟除小廣告、做垃圾分類桶前指導,走進社區福利院獻愛心;“龍行天下”——開展巡遊最美中國活動,利用假期和家人一起爬長城,記錄山河之美;“寒假龍飛”——利用家裏的舊毛線、彩紙等廢舊物品畫龍,利用紙杯、水瓶製作龍工藝品,開學後在“遊龍會(hui) ”上展示……
相比而言,內(nei) 蒙古赤峰市紅山區第十五小學的作業(ye) “民俗味”更濃——舞龍燈,通過剪、卷、捆、紮、揉、編、畫等步驟將廢棄水桶、紙箱等製成“龍”燈;唱“龍”謠,從(cong) 民間小調到流行音樂(le) ,從(cong) 絲(si) 竹管弦到西洋樂(le) 器,選擇喜歡的方式,演繹一首含有“龍”的歌曲,抒發愛國情、報國誌;做“龍”飾,3月1日開學當天,學校將舉(ju) 行“瘋狂開學日”,學生要穿上最新潮的衣服,戴上別具一格的頭飾,奔向新學期。
一些學校的寒假任務單裏,還包括與(yu) 龍相關(guan) 的新型藝術衍生品。陝西西安市新城區太華路小學五(三)班學生們(men) ,在手抄報上分享了觀看電影《尋龍傳(chuan) 說》的感受:要像龍一樣團結、信任彼此,就會(hui) 擁有無數朋友,更能擁有無限希望!
“龍是吉祥、變革、創新、力量的象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開拓進取、奮發向上,皆為(wei) 龍之精神的體(ti) 現。”雲(yun) 南開遠市東(dong) 城小學教師們(men) 為(wei) 學生設計了包含“合理規劃自律龍”“心靈手巧傳(chuan) 承龍”“關(guan) 心時事愛國龍”等分年級分層特色寒假作業(ye) 。一位老師說:“這些任務,是為(wei) 了引導學生了解龍年故事,搜集民俗活動資料,挖掘龍年由來、寓意、曆史與(yu) 傳(chuan) 說,開拓視野,增強文化自信。”
實踐活動,“生龍活虎”其樂(le) 無窮
參加麵具填色和版畫印製手工活動,親(qin) 手製作龍形象的彩色麵具,印製龍年圖案版畫,還能在光影展區體(ti) 驗科技與(yu) 藝術結合的多彩世界……近日,北京市八一學校二(3)中隊的學生來到中華世紀壇,參觀了在此舉(ju) 辦的“喜樂(le) 過龍年——文物裏的中國龍”展覽。展覽現場,傳(chuan) 統木雕、繪畫和皮影等民間文物記錄描繪的“龍”藝術品有200餘(yu) 件,各種各樣的龍形象文物讓大家目不暇接。
“通過這次參觀,他們(men) 不僅(jin) 學到很多關(guan) 於(yu) 生肖龍的知識,更感受到中華文化吐納百代、曆久彌新的風骨神韻;孩子們(men) 不僅(jin) 在愉快氛圍中感受了中華文化的魅力,心靈也得到藝術熏陶。這次活動會(hui) 在他們(men) 心中種下一粒種子,激發他們(men) 的自豪感和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帶隊教師說。
1月16日,北京市房山區燕山職業(ye) 學校一派生龍活虎。以“欣欣向‘龍’,快樂(le) 迎春”為(wei) 主題的社會(hui) 大課堂活動,給周邊多所學校的200餘(yu) 名學生帶來了“生肖文化盛宴”。小學組學生們(men) 做“龍行大運”紙工龍,手指靈巧地剪裁插折著五色紙,一條條彩龍“騰空飛躍”;中學組學生蒸“祥龍獻瑞”花饃,在美食製作中體(ti) 悟匠心獨運。
“花饃在民間約有1000多年曆史,文化底蘊深厚。在北方鄉(xiang) 間,逢年節都要蒸花饃,依不同歲時和用途有各種形式,如大饅頭、棗花、元寶人、元寶籃等。”郭秀燕、劉根蘭(lan) 兩(liang) 位麵點老師告訴記者,“此次龍形花饃的設計融合生肖文化,結合揉、捏、壓、剪、擀、刻等傳(chuan) 統麵食製作技法設計了龍的造型。每個(ge) 人心中龍的形象不同,活動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運用技法製作自己心中的龍形花饃。”
“孩子們(men) 做得可歡呢,和麵、醒發、捏造型,一雙雙小手沾滿了麵粉。當熱騰騰的花饃出鍋,孩子們(men) 都舍不得吃,說要帶給家人。還有的學生感慨說,原來做飯這麽(me) 辛苦,以後再也不敢浪費糧食了!”郭秀燕表示,學校每年寒假大課堂都會(hui) 以“生肖文化”為(wei) 主題開展活動,根據學生不同年齡特點展開教學,為(wei) 學生們(men) 講述生肖故事,引導他們(men) 在動手實踐中感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豐(feng) 富內(nei) 涵,體(ti) 驗濃濃的中國年氛圍和民俗。
“用最有儀(yi) 式感、最溫暖的方式,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種子播撒於(yu) 學生心田,是設計這些活動的初衷。”燕山職業(ye) 學校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馬永鋒總結道。
創新方式,讓生肖文化化為(wei) 育人資源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龍之九子,到底哪裏不同,這些不同中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陝西西安高新區第十七小學組織的一場校園親(qin) 子共讀活動中,學生們(men) 與(yu) 父母一同在繪本故事裏尋找答案。
“老師先讓學生盲抽‘龍子’卡片,接著讓他們(men) 在繪本中找到抽中的‘龍子’,結合故事引導其思考:‘是否發現了自己的影子、怎樣界定犯錯、犯錯之後應該做什麽(me) ’等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該校教師表示,“在活動中,老師、家長不僅(jin) 陪著孩子們(men) 一同閱讀,還幫助他們(men) 製作了活靈活現的手工龍。”
“生肖屬相被賦予十分美好的願望和豐(feng) 富的想象,其文化意義(yi) 源於(yu) 古代圖騰文化或神話故事、傳(chuan) 說及風俗等,蘊含著智慧和對幸福人生的憧憬。生肖文化在曆史傳(chuan) 承中積澱了豐(feng) 厚內(nei) 涵和底蘊,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珍貴資源和獨特標誌,應成為(wei) 對中小學生進行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ti) 。”華東(dong) 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郅庭瑾表示,學生寒假期間適逢新春,結合生肖文化設計育人活動恰逢其時。“將生肖文化引入基礎教育育人體(ti) 係,不僅(jin) 可以有效實施德智體(ti) 美勞五育融合育人,還可以貫通理解、想象、探究、創作等多項核心素養(yang) 的培育。”
要達到理想的育人效果,還可以探索哪些新方式?
郅庭瑾認為(wei) ,十二生肖形神兼備,既可以結合形態性感知開展活動,也可以引導學生對其深層意蘊進行探究和創造,甚至可以結合數字技術,動員家長參與(yu) ,整合社會(hui) 資源,培養(yang) 學生的團隊合作及綜合實踐創新能力。
“例如在認知層麵或智育類方麵,可讓學生搜集整理十二生肖的由來、排列次序及其含義(yi) 特點等,熟練掌握與(yu) 生肖相關(guan) 的成語、典故、詩詞等,拓寬學生知識麵;在探究或實踐活動層麵,可以設計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比如十二生肖故事創編、詩詞競賽等,也可以讓學生利用寒假走親(qin) 訪友契機,進行調研訪談,了解不同年齡、職業(ye) 、區域的人們(men) 對十二生肖的情感和價(jia) 值傾(qing) 向等,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還可以通過動手操作、遊戲等各種活動,提升他們(men) 的學習(xi) 力與(yu) 核心素養(yang) 。”郅庭瑾說。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06日 1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