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村,再出發
【一線講述】
紅旗村,再出發
講述人:上海興(xing) 隆實業(ye) 有限公司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總經理 歸誌華
光明日報記者顏維琦、光明日報通訊員陶欽憶采訪整理
我家祖祖輩輩住在上海市普陀區紅旗村。這裏曾是上海中心城區規模最大的城中村,集聚207間冷庫、90家印刷廠、1000多家經營商戶。記憶裏的紅旗村又大又亂(luan) ,但短短幾十年間,這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紅旗村是在環境和經濟的博弈中往前發展的。小時候,村裏是田園牧歌的景象,空氣好,但大家日子過得苦。20世紀90年代,村裏開辦了山華水果市場,經過二十年的苦心經營,發展成了華東(dong) 地區數一數二的水果批發集散地。村裏也為(wei) 此成立了村集體(ti) 經濟企業(ye) ——上海興(xing) 隆實業(ye) 有限公司。村民的腰包鼓了,環境卻變了樣。記得那時的空氣裏充斥著臭魚爛蝦、水果腐爛的味道,走路得捏著鼻子。很多村民也因此在外麵租了房,搬了出去。
2015年,紅旗村打響“城中村”改造攻堅戰,涉及初級市場關(guan) 閉、租賃戶清退、集體(ti) 土地征收、村民宅基地動遷。這是一個(ge) 綜合性的整治工程,任務十分艱巨。難歸難,我們(men) 還是提前半年完成了紅旗村綜合整治,村民動遷簽約率達到100%。按當時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方星的話來說,“想幹事的人總有很多辦法”,我們(men) 紅旗村人就是有股踏實勤懇、能拚能闖的勁兒(er) 。
老實說,拆市場的時候,大家有點不舍,畢竟這個(ge) 大市場把我們(men) 這代人養(yang) 大了。但往前看,總是要拆的。改造之初,方案就明確拿出一部分土地作為(wei) 村民的動遷房,這樣為(wei) 的是留住這片家園的鄉(xiang) 情,村民們(men) 也能繼續參與(yu) 紅旗村的新發展。
以前的紅旗村以低端產(chan) 業(ye) 為(wei) 主,土地使用效率不高,資源浪費嚴(yan) 重,也是一塊“民生窪地”。這兩(liang) 年,站在自家陽台上,看著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看著綠廊建成、商場開業(ye) ,紅旗村一步一步轉型升級,變得更美了。
紅旗村的發展翻開新篇章,我也有了新的工作挑戰。去年,我成為(wei) 了上海興(xing) 隆實業(ye) 有限公司的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總經理。以前我們(men) 村經營初級市場和倉(cang) 庫,現在是搞樓宇經濟。怎麽(me) 招商、人才怎麽(me) 培養(yang) ?我一邊跟著企業(ye) 團隊學習(xi) 運營管理,一邊發動大家的力量牽線租戶和客戶,在外打拚的年輕人也常會(hui) 帶來新的市場消息。大家都想為(wei) 村集體(ti) 出一份力。
風展紅旗如畫。一代代人拚搏奮鬥,讓紅旗村越來越美,我們(men) 的日子也越過越好。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19日 0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