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見聞)兩岸同步“拜天公” 同宗共祖脈相連
中新社漳州2月18日電 題:兩(liang) 岸同步“拜天公” 同宗共祖脈相連
作者 廖珍妹 林妍萍 曾晨
“拜天公,祝大家萬(wan) 事皆成功,健康平安,順順利利。”2月18日(農(nong) 曆正月初九)0時剛過不久,在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天寶鎮珠裏村玉尊宮參加“天公誕”祭拜儀(yi) 式的台胞陳勝裕就在微信朋友圈發出文圖,祈福新的一年好運道。
在閩南地區,家家戶戶都有“正月初九拜天公,祈求來年好運道”的民間習(xi) 俗。相傳(chuan) ,正月初九是民間傳(chuan) 說中玉皇大帝的誕辰,人們(men) 把這一天叫“天公生”,“天公”就是指玉皇大帝。
2月17日(農(nong) 曆正月初八)23時,伴隨著子時的鍾聲響起,天寶鎮珠裏村玉尊宮、台灣宜蘭(lan) 草湖玉尊宮就開始同步舉(ju) 行“天公誕”祭拜儀(yi) 式。兩(liang) 岸民眾(zhong) 以同樣的方式共同“拜天公”,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在台灣,也是大年初八晚上11點開始祭拜,兩(liang) 岸的習(xi) 俗和祭拜方式都是一樣的。”當晚,陳勝裕攜妻女一同參加“拜天公”活動。
珠裏村玉尊宮前的廣場上,漫天華彩,人潮如織。600多張紅桌擺成方陣,五果、六齋、五牲、紅龜粿等各種貢品整齊擺放,煙花香燭交相輝映。看到如此盛行且隆重的民俗活動,陳勝裕深感“現場氣氛熱烈,儀(yi) 式感強”。
玉尊宮始建於(yu) 唐代,曆史上曾四易其名、兩(liang) 度遷徙。1919年,援閩粵軍(jun) 陳炯明所部駐漳州,毀宮汰道,宮廟被夷為(wei) 平地,僅(jin) 存6根蟠龍石柱。後經信眾(zhong) 商議,天寶鎮珠裏村建起簡易廟宇,迎神尊供信眾(zhong) 奉祀參香。
1992年11月17日,台灣宜蘭(lan) 草湖玉尊宮管委會(hui) 主任李炳南率團前來考察。次年5月16日,他又率進香團80多人前來進香。隨後,台灣宜蘭(lan) 草湖玉尊宮管委會(hui) 捐資折合人民幣700多萬(wan) 元重建珠裏村玉尊宮主殿,該主殿於(yu) 1999年1月9日落成。
重建後的玉尊宮,成為(wei) 連接海峽兩(liang) 岸民俗文化交流的紐帶。天寶玉尊宮管委會(hui) 主任林寶山告訴中新社記者,兩(liang) 岸玉尊宮“尋親(qin) 結緣”後一直保持著密切交流互動。自2003年始,兩(liang) 岸玉尊宮同步舉(ju) 行“天公誕”祭拜儀(yi) 式不曾間斷,即便新冠疫情期間也開展線上祭拜。
“從(cong) 正月初九共拜天公的傳(chuan) 統習(xi) 俗到古往今來家國永安的美好祝願,海峽兩(liang) 岸一家親(qin) ,同宗共祖脈相連。”在林寶山看來,兩(liang) 岸同步“拜天公”,進一步架起了兩(liang) 岸溝通的“連心橋”;古樸真摯的祭拜儀(yi) 式裏,蘊含的不僅(jin) 是思接千載的閩南年味,更是同根同源的兩(liang) 岸血脈親(qin) 情。(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