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進行時】小發明優化出行體驗
【春運進行時】
光明日報記者 馬榮瑞
2月17日,春節長假最後一天,滁州北站旅客流量達到了平時的兩(liang) 倍。“叮鈴鈴”——一串清脆的電鈴聲響起,催促徘徊在站台上的旅人盡快登車。
“多虧(kui) 了‘車站愛迪生’,今年春運我們(men) 不用在站台上來回奔跑,‘掐點’就能打鈴了!”在滁州北站3號站台,客運值班員呂發玉向記者晃了晃手中的“小玩意兒(er) ”——電鈴聯控遙控器。
呂發玉口中的“車站愛迪生”,是蚌埠站客運車間副主任楊濤。楊濤今年47歲,雖然人到中年,可他鼓搗發明創造的愛好,一點兒(er) 沒落下。呂發玉手中的“小玩意兒(er) ”正是楊濤去年11月的技術改造成果。在2024年春運中,這個(ge) “小玩意兒(er) ”在蚌埠站4個(ge) 既有線客運站進行了推廣運用。
原來,楊濤在工作中發現,車站站台響鈴開關(guan) 都設置在站台中部。之前,為(wei) 保證“普速列車在中間站開車前1分鍾響鈴”的工作要求,站台工作人員必須在站台上來回奔跑,“掐點”打鈴,這樣既消耗體(ti) 力,又可能影響其他正在進行的站台作業(ye) 。
“要是站台打鈴像遙控電視頻道一樣,那該多方便!”楊濤苦思冥想了三四天,著手將既有的實體(ti) 電鈴開關(guan) 改造為(wei) 遠程無線遙控開關(guan) ,並將客運車間7個(ge) 站台的遙控器進行整合,站台工作人員每人一個(ge) ,這樣既保證了站台按時響鈴的工作需求,又減少了站台人員的工作負荷。
楊濤的發明之旅始於(yu) 10年前。在擔任蚌埠站客運車間值班員時,他常常看到一些旅客不自覺地走到站台兩(liang) 端盡頭,這種危險行為(wei) 極易引發人身安全事故。為(wei) 了掃除站台“安全盲區”,楊濤買(mai) 來了太陽能電板、電線、控製器等材料,動手改造了防旅客穿越站台的漫反射紅外線預警裝置,並安置在客運車間的站台兩(liang) 端。當旅客接近時,這套紅外線係統就會(hui) 發出語音提示:“您已進入危險區域。”
自此之後,楊濤的發明創造一發不可收拾:從(cong) 防旅客穿越站台預警裝置,到應急車次牌、對講機直聯廣播係統,再到近期的安檢設備語音提醒、站台電鈴遙控、安檢防滑台……如此,楊濤成了同事們(men) 眼中不折不扣的“車站愛迪生”。
每一件小發明、小改造的背後都傾(qing) 注了楊濤的熱情與(yu) 心血。在生產(chan) 一線發現問題,用技術改造提升效率,進而優(you) 化旅客出行體(ti) 驗,正是這位“車站愛迪生”進行發明創造的初衷。“工作中出現了問題總要有人解決(jue) 。我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楊濤說。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21日 10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