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工業互聯網有了“數字身份證”

發布時間:2024-02-21 14:31:00來源: 經濟日報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等12部門近日聯合印發《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體(ti) 係“貫通”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作為(wei) 第一份針對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體(ti) 係出台的政策文件,《行動計劃》從(cong) 關(guan) 鍵指標、重點領域、基礎支撐、產(chan) 業(ye) 生態四個(ge) 方麵提出了到2026年的發展量化指標,以加快推動標識解析規模化發展。

  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體(ti) 係主要包括標識編碼和解析係統兩(liang) 大部分。其中,標識編碼相當於(yu) “身份證”或者“門牌號”,為(wei) 工業(ye) 互聯網上的每一個(ge) 物理實體(ti) (如零部件、機器、產(chan) 品等)、每一個(ge) 數字對象(如算法、工藝記錄、關(guan) 鍵數據)賦予全球唯一編碼。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標識解析體(ti) 係能夠對工業(ye) 互聯網中的各類主體(ti) 進行身份驗證和權限管理,確保數據傳(chuan) 輸和訪問的安全可控,促進工業(ye) 互聯網與(yu) 各行業(ye) 各領域深度融合。

  北京泰爾英福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曾西平介紹,作為(wei) 標識解析二級節點供應商,泰爾英福通過不斷增強標識應用服務和產(chan) 品能力,有序擴展接入標識服務體(ti) 係的企業(ye) 數量。例如,公司與(yu) 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將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應用於(yu) 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把原材料、產(chan) 品等數據注冊(ce) 成標識。生產(chan) 過程中,通過APP掃碼方式,快速獲取原材料產(chan) 地、設備廠家等相關(guan) 信息,輔助生產(chan) 控製與(yu) 決(jue) 策,減少手工填寫(xie) 的錯誤率,保障產(chan) 品質量。

  目前,我國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體(ti) 係基本建成,國家頂級節點穩定運行,二級節點上線超過330個(ge) ,服務企業(ye) 超40萬(wan) 家,日均解析超1.5億(yi) 次,拓展至46個(ge) 行業(ye) 。為(wei) 推動標識解析體(ti) 係由“建”到“用”,《行動計劃》提出,到2026年,服務企業(ye) 突破50萬(wan) 家,應用拓展至60個(ge) 行業(ye) ,累計注冊(ce) 量突破6000億(yi) 個(ge) ,日均解析量達3億(yi) 次以上。同時,在生產(chan) 製造、消費品工業(ye) 、綠色低碳、安全生產(chan) 等領域初步實現規模應用。

  在北京泰爾英福科技有限公司業(ye) 務發展部總經理車涵看來,當前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的應用依然集中在產(chan) 品設備層,以質量追溯、設備管理為(wei) 主,過程流程層和產(chan) 業(ye) 資源層的應用相對較少,而這些才是充分發揮標識解析體(ti) 係“多跨”(跨企業(ye) 、跨行業(ye) 、跨地區)能力優(you) 勢的場景。究其原因是應用生態尚未形成,供應商體(ti) 係,編碼、接口、數據、交互等標準化體(ti) 係不完善,定製化開發成本高、周期長。

  針對企業(ye) 發展實際,《行動計劃》給出更具體(ti) 的支撐舉(ju) 措。例如,在基礎設施方麵,增強頂級節點服務能力,提升節點支撐規模應用水平;在技術創新方麵,加強標識解析與(yu) 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融合創新;在產(chan) 品服務方麵,加強標識解析與(yu) 企業(ye) 信息係統、平台、工業(ye) APP等軟硬件適配,培育應用解決(jue) 方案和服務供應商;在安全保障方麵,推動標識解析企業(ye) 實施分類分級管理,建立健全標識安全保障體(ti) 係。

  “規模化應用的前提是,能夠解決(jue) 企業(ye) 生產(chan) 運營難題或帶來實際收益,激發其應用動力。”曾西平表示,《行動計劃》從(cong) 企業(ye) 底層需求出發,探索快速化、輕量化、精準化的標識產(chan) 品工具和解決(jue) 方案,滿足企業(ye) 在各流程場景下的數字化轉型需求並實現降本增效。依托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數據功能完善行業(ye) 標準,構建行業(ye) 數據字典、行業(ye) 數據資源池等標識化信息服務模型,完善工業(ye) 互聯網數據共享機製,實現標識應用規模化升級。(李芃達)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