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花式養生,健康生活更有性價比
“生活不隻眼前的枸杞,還有遠方的推拿和足浴”……近來,“脆皮年輕人”熱衷中醫推拿、八段錦、艾灸、刮痧等中醫治療或養(yang) 生方式,動輒月銷數千元養(yang) 生登上熱搜。除夕夜,傳(chuan) 統八段錦甚至被搬上了央視春晚舞台。
我身邊的親(qin) 友中,的確有不少年輕人認為(wei) 中醫養(yang) 生“真的香”,從(cong) 哪家中醫院可以掛到按摩科,到肩頸痛和腰酸分別該掛哪個(ge) 科室,再到腸胃不適要配點兒(er) 什麽(me) 養(yang) 生茶,眼下,養(yang) 生知識已然成了與(yu) 年輕人互動的必備談資。
從(cong) 之前的“朋克養(yang) 生”到拯救“脆皮年輕人”,近年來,隨著工作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年輕人對於(yu) 健康生活的關(guan) 注度不斷攀升,不少年輕人因擔心未來身體(ti) 不適造成生活質量下降而更加關(guan) 注保健信息,養(yang) 生被他們(men) 視為(wei) 一種“愛自己”的方式。
這種健康焦慮不無原因。據統計,諸如糖尿病、白內(nei) 障、腦卒中等過去常見於(yu) 中老年人的疾病已經開始找上了年輕人,而因長時間使用電腦手機、缺乏運動等,頸椎、腰椎疾病等也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
青春年華本該是活力滿滿,身體(ti) 各項機能也處於(yu) 較佳狀態,年輕人如果伸個(ge) 懶腰就扭了脖子、打個(ge) 噴嚏就腰椎間盤突出,哪還有精力去追求向往的生活?
其實,很多年輕人也明白,身體(ti) 狀況亮起紅燈,根源不外乎不良的生活和飲食習(xi) 慣。熬夜了就吃“護肝片”,吃多了就找“抗糖丸”……這種自我補償(chang) 式養(yang) 生,並不能真正讓人們(men) 擁有健康的體(ti) 魄。正如一位中醫專(zhuan) 家所言,靜下心來好好讀一本書(shu) ,和朋友聊聊天,也能起到緩解身體(ti) 疲勞的效果——養(yang) 生有時就是如此簡單,不必花那麽(me) 多錢。
在“養(yang) 生熱”的表象之下,如何讓年輕人學會(hui) 健康生活,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是整個(ge) 社會(hui) 都需要思考的問題。比如,高校是否為(wei) 學生規劃了足夠的健康教育和體(ti) 育鍛煉時間,用人單位是否加強了職業(ye) 健康管理、開展了職工健康素養(yang) 監測、改善了勞動環境,等等。
此外,應注意到,伴隨各類養(yang) 生需求,養(yang) 生產(chan) 業(ye) 日益紅火,但其中不乏一些打著“養(yang) 生”旗號的偽(wei) 科學真帶貨。眼下,需要提防“養(yang) 生”騙局的恐怕不僅(jin) 是“咱爸咱媽”,還有咱們(men) 自己。動輒數千元的養(yang) 生賬單,有多少是智商稅,還需年輕人擦亮眼睛,親(qin) 自“榨幹”其中的“水分”。
“愛自己,是終生浪漫的開始”,這句出自英國作家王爾德的話,被不少年輕人奉為(wei) 人生箴言,也契合了他們(men) 悅己自洽的生活追求。一年之計在於(yu) 春,“脆皮年輕人”不妨就在這個(ge) 春天定下目標,早睡早起、加強鍛煉。愛自己,從(cong) 健康生活開始。(曲欣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