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進行時】鐵道“鋪路石”
【春運進行時】
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li) 李誌臣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校山
泰山腳下,辛泰線上。2月22日早上7點,悠悠寒風吹得骨頭生疼,兩(liang) 雙棉襪、兩(liang) 層棉襖上身,皮手套裏罩著線手套,伴著有節奏的“嘩啦嘩啦”踩石子聲,負責卸砟作業(ye) 的國鐵濟南局工務機械段機械化清篩一車間線路工隊隊長路兆魯出發了,“一雙手套不夠,凍硬了來不及換”。
“再核對一遍,石砟哪裏少心裏要有數”“檢查卸砟車要細致”……左手握著檢車錘,右手拿著攝像手電筒,巡視接近一公裏長的車廂,路兆魯一邊走,一邊叮囑。
他們(men) 正在辛泰線上高鎮至泰山區間進行補砟作業(ye) 。路兆魯所說的“石砟”,其實是鋪在鐵路上的一顆顆小石子,作用是將列車及鋼軌重量分散在路基上,降低列車經過時的震動和噪聲。
“雖然這一個(ge) 個(ge) 小石子不起眼,但在一起能紮根道床、穩固線路,我們(men) 鋪的是石砟路,也是鐵路的安全路咧。”路兆魯說。
小小的石子不起眼,但“養(yang) 成”過程卻並不簡單。
“前期清篩機已將線路上不合格的石砟篩走、清空。”路兆魯緊了緊防塵口罩,每走10米就蹲下來,在線路旁挖出基床下的土塊,抓在手指肚間搓撚、觀察,判斷地基的軟硬程度,“現在要按照線路實際情況補充石砟,以確保線路穩固。”路兆魯拿著滑石做著標記。隨後,七八人分頭散開,登上卸砟車,準備前往作業(ye) 地段。
上午10點23分,裝滿1680立方米石砟的40輛風動卸砟車,編組成列,緩緩到達作業(ye) 地段。
“檢查風缸!”“確認缺砟量!”“開車,開始作業(ye) !”命令下達緊湊有序,路兆魯右手緊握閥門,迅速擺動開門閘。卸砟車兩(liang) 側(ce) 大門及車底中門均勻打開,1680立方米的嶄新石砟,順著車體(ti) 兩(liang) 側(ce) 的出料口傾(qing) 瀉而下,落入線路底部。
從(cong) 開始到卸空,每台車隻有不到1分鍾時間,這就要求操作員必須嚴(yan) 格按照指令,精準操作,確保石砟平穩落地、均勻鋪滿。用路兆魯的話來講,講究一個(ge) 節奏不緊不慢、手眼協同作業(ye) 。
作業(ye) 結束,塵埃落定,路兆魯鬆開防塵麵罩,抖了抖渾身的粉塵。
在山東(dong) 的鐵道線上,每天都會(hui) 有數列卸砟車循環作業(ye) ,每年鋪設石砟達70多萬(wan) 噸。春運期間,無數個(ge) 像路兆魯一樣的鐵路人,像石砟一樣平凡,也像石砟一樣堅強,默默守護這萬(wan) 裏坦途,甘做春運安全暢通的“鋪路石”。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26日 10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