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成都的槐樹

發布時間:2024-03-04 10:0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蔣藍

  成都有100多條用植物命名的古老街道。其中,以“槐”命名的街道多達6條:槐樹街、槐樹店路、雙槐樹街、三槐樹路、幹槐樹街、國槐街。可見,老成都城區是有許多槐樹的,但老槐樹已經不多見了。十幾年前,林業(ye) 部門做過統計,在成都市境內(nei) 被認定為(wei) 古樹名木的槐樹隻有幾十株,比皂莢樹還要少,其中國槐隻剩下兩(liang) 株——一株在華西壩,一株在武侯祠,無刺刺槐有3株。如今,成都街頭最多見的是刺槐。

  刺槐是外來植物,因而又名洋槐。據《中國大百科全書(shu) 》記載,刺槐原產(chan) 北美洲,中國於(yu) 1877年至1878年由日本引入,27個(ge) 省有栽培。由於(yu) 這種豆科刺槐屬的落葉喬(qiao) 木對土壤要求不高,生長速度快,花期來得早,花香濃鬱,而被廣泛引種到成都作為(wei) 綠化樹或行道樹。洋槐與(yu) 古老的榿木、木芙蓉、構樹、銀杏,成了成都平原甚為(wei) 鮮明的五大樹種。令人玩味的是,這些樹多為(wei) 速生樹種,或許隱約反映出蜀人的性情。

  俗語“槐花黃,舉(ju) 子忙”,說的是槐之開花乃進士赴舉(ju) 之時。現在,在成都主城區能夠看見比較集中、自成風景的洋槐樹開花的盛況,比如在雙槐樹街、陳家巷、槐樹街一線。

  清末大才子趙熙所謂“散仙羊市宅,綠槐影,閉柴關(guan) 。自消夏其中,竹山竹屋,花外花間”的那種愜意,一直就是成都仕人的城市之夢。

  成都人喜槐,不僅(jin) 僅(jin) 在於(yu) 槐能遮陰,更在於(yu) 對花香的期盼。

  清明節過後,錦江兩(liang) 岸萬(wan) 木連綿,雜樹皆吐新綠。黑黝黝的槐樹上細碎的白花漸多,被綠葉掩映著的枯枝就像一個(ge) 個(ge) 悟道者,一夜之間,白頭飛雪又逢春。開白花的洋槐花,終於(yu) 趕在李子花、桃花、梨花、玉蘭(lan) 花之後,為(wei) 乍暖還寒的時節奉上了一縷清香。母親(qin) 曾對我說,老成都到處都是槐樹,清明節後她總會(hui) 提一個(ge) 小籃子,用竹竿把一枝枝盛開的槐花打下來,一串一串的,像風鈴。她用針線把白色的槐花縫起來,掛在自己身上,美得很。

  洋槐樹幹較細,枝條虯曲,缺乏國槐的穩重與(yu) 肅穆,也缺乏榕樹的亭亭如蓋,但成串的白花如瓔珞,如青銅搖錢樹上的“掛掛錢”,它們(men) 迎風飄香,又似乎要隨風而去,有一種別樣的韻致。那首流傳(chuan) 在四川的民歌《槐花幾時開》引人遐思:“高高山上一樹槐,手把欄杆望郎來。娘問女兒(er) 你望啥子,我望槐花幾時開。”這槐,正是洋槐。

  槐花產(chan) 的蜂蜜很甜,產(chan) 量也高。愛吃的老成都人還會(hui) 用含苞待放的槐花骨朵製作成各種佳肴:幹蒸、包餃子,或者做槐花炒雞蛋、槐花餅、槐花麥飯……杜甫的《槐葉冷淘》,便講述了以槐芽、槐葉之汁和麵做成麵條,煮熟後放入涼湯,拌以作料食用。這首詩是大曆二年(公元767年)夏天在瀼西時作的。想來他在成都時,便做過這道美食。

  成都人喜歡這種觸手可及的美。槐花甚至可以采了直接吃,那種清甜之感,常常會(hui) 勾起人們(men) 對童年和韶華的回憶。

  槐花還可以做染料,《中國染料史話》載,櫨木葉、黃檗、地黃、槐花、藎草、薑黃等,都可以染黃色,而且染出來的色彩亮麗(li) ,多年不褪色,經濟而實用。

  槐樹作為(wei) 一種蜜源植物,很容易遭受蚜蟲的侵害。這種蚜蟲叫槐蚜,又叫膩蟲,是木本植物樹幹上最常見的蟲害。蚜蟲吃了槐樹的葉子後,分泌的糖分物質往往是黑色的,落下來會(hui) 把地麵染成黑乎乎的一片,且不容易清掃。或許與(yu) 此有關(guan) ,槐樹被認為(wei) 不吉利,因此槐樹又被稱為(wei) “晦樹”“鬼樹”,但成都人從(cong) 不這麽(me) 認為(wei) ,他們(men) 總是陶醉在淡淡的槐花香氣裏,想起了各自的心事……

  槐花落盡,一如月光在夢中撒銀。“槐花忽送瀟瀟雨,輕裝又來長道。”

  樹的價(jia) 值,不隻在於(yu) 成為(wei) 筆直的棟梁之材。枝幹虯曲的槐樹安靜地待在街頭巷尾,偶爾會(hui) 有斑鳩、鴉雀停駐枝頭。在它們(men) 的陣陣叫嚷聲裏,槐樹露出了樹靈芝與(yu) 時光的紋理……

  “槐”與(yu) “懷”諧音,槐樹還有守望家園之意。槐樹,就是家園的消息樹。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01日 15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