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口萬米級特深井在新疆誕生
光明日報訊(記者尚傑、趙明昊、張翼 通訊員王成凱)“10000米!”3月4日下午2時許,在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當監測屏上顯示出萬(wan) 米數字時,奮戰在深地塔科1井的石油工人們(men) 歡呼起來。
經過279天的艱苦努力,中國石油塔裏木油田深地塔科1井鑽探深度突破10000米,成為(wei) 世界陸上第二口、亞(ya) 洲第一口垂直深度超萬(wan) 米井,標誌著我國自主攻克了萬(wan) 米級特深井鑽探技術瓶頸,深地油氣鑽探能力及配套技術躋身國際先進水平。
深地塔科1井位於(yu) 新疆阿克蘇地區沙雅縣境內(nei) ,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是中國石油在塔裏木油田實施的重大“深地工程”,肩負著科學探索和油氣發現兩(liang) 大使命。該井設計井深11100米,於(yu) 去年5月30日開鑽,也創造了當今世界上鑽探萬(wan) 米深井用時最短紀錄。
深入萬(wan) 米未知領域,鑽井難度呈指數級增長。深地塔科1井的鑽探過程中,不僅(jin) 要麵對複雜多變的地質構造,還要跨越地下“萬(wan) 重山”,穿越多套不同岩性、不同壓力係統的岩層。最極端時,井下的鑽工具要麵對170多兆帕壓力的衝(chong) 擊,同時經受近220攝氏度的超高溫考驗。在這樣惡劣的井下環境中,一般鑽井設備儀(yi) 器的電子元器件、橡膠件等,均會(hui) 損壞或失效。
麵對眾(zhong) 多技術瓶頸和超極限挑戰,中國石油塔裏木油田、西部鑽探、寶石機械等多家單位開展聯合攻關(guan) ,攻克了超高鑽台大載荷提升係統關(guan) 鍵技術難題,自主研製了全球首台12000米特深井自動化鑽機,創新研發了220攝氏度超高溫鑽井液、抗高溫螺杆、測斜等工藝技術,萬(wan) 米取芯及電纜等資料錄取裝備實現突破,175兆帕特高壓壓裂車、壓裂液裝備完成生產(chan) 研發並成功在現場試驗,打造形成萬(wan) 米特深井、安全高效鑽完井等一批關(guan) 鍵核心技術。
開鑽以來,塔裏木油田集合地質、工程、裝備等力量,組建了9支技術支撐組,為(wei) 成功突破“深地極限”提供了有力保障,助力該井頂住了井下超高溫、超高壓、超重載荷等多重考驗,在井斜、井徑、測井等關(guan) 鍵質量指標方麵均達到100%的合格率,形成抗特高溫水基鑽井液、大噸位長裸眼下套管及固井配套技術等7類21項階段成果,使用的材料、裝備國產(chan) 化率達90%。
“前期,我們(men) 攻克了超高噸位載荷,超長、超大井眼安全鑽進,多壓力係統、多套複雜地層合打等諸多難題,在二開、三開固井下套管作業(ye) 期間,創下我國大尺寸套管下入最深、套管下入噸位最大、大尺寸井眼國產(chan) 儀(yi) 器測井最深等多項紀錄。”中國石油塔裏木油田企業(ye) 首席專(zhuan) 家、深地塔科1井井長王春生介紹。
鑽至1萬(wan) 米以後,深地塔科1井將進行地質取芯。為(wei) 此,塔裏木油田首次將岩礦實驗室搬到了井場。“萬(wan) 米深地的岩芯,珍貴程度不亞(ya) 於(yu) 月壤。”塔裏木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楊憲彰表示,通過鑽取分析岩芯,將為(wei) 突破傳(chuan) 統地質認識,深化萬(wan) 米成烴、成儲(chu) 、成藏理論認識,形成中國特色萬(wan) 米油氣成藏地質理論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我國陸上深層超深層油氣資源占全國油氣資源總量的34%,並且深層超深層新增油氣儲(chu) 量占比逐年增大。近年來,中國石油在塔裏木盆地大力實施“深地工程”,累計成功鑽探了140多口深度超8000米的“地下珠峰”。2023年,中國石油塔裏木油田在塔裏木盆地開采出的超深層油氣達1957萬(wan) 噸,位居全國首位,成為(wei) 我國最大超深油氣生產(chan) 基地。
3月3日在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拍攝的深地塔科1井。 新華社記者 李響攝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05日 1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