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美麗鄉村的詩意棲居

發布時間:2024-03-11 09:5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陳應鬆

  地處蘇南的白塔村,霞光中出現了一片瑰麗(li) 而夢幻的水墨田園:黛青色的山巒、圓潤的拱橋、波光粼粼的水澤……詩意的生活,被絢爛的霞光鍍亮了。

  白塔村有白塔山,高約五十米。白塔山上,一座七層寶塔矗立雲(yun) 端,聖潔莊嚴(yan) ,時而有鍾聲嫋嫋傳(chuan) 來,清遠悠長。白塔村民風淳樸,文化深厚,人們(men) 和睦相處,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白塔村的地底下有大量礦藏,然而當地的幹部群眾(zhong) 都清楚,如果挖出礦藏,付出的代價(jia) 將是風沙撲麵、滿目瘡痍。關(guan) 於(yu) “開發”,他們(men) 想到的是開發文化,是生態保護,空氣說不定也可以賣錢哩。礦藏挖光了便沒有了,然而好空氣好風景永遠在那兒(er) 。白塔村的村民對山水友善,他們(men) 也在保護山水的過程中,創造了幸福的生活。

  在村裏,隨處可見與(yu) 山水融為(wei) 一體(ti) 的民居,這裏有隔水問樵夫的野趣,又有禪房花木深的機趣。

  在行香竹苑民宿,竹林深處,江南庭院的風雅迎麵而來。鳥鳴山幽、蟬噪林靜、花落溪香、雨住嵐飛,那正是我們(men) 向往的詩意生活。雲(yun) 芯山莊芳草葳蕤,山莊主人的金絲(si) 楠木館則是另一個(ge) 天地——無論是千年陰沉木還是珍稀沉香木,無論是出自名家大師之手的紫砂壺,還是玉雕、木雕,都盡顯江南雅士的品位與(yu) 情懷。這裏的半山有廬民宿非常有名:站在露台上,置身於(yu) 半山的雲(yun) 霧裏,聽鬆風颯颯、竹葉瑟瑟,看星河燦燦、流螢點點。在白塔村,這樣的民宿時常在曲徑通幽處與(yu) 你撞個(ge) 滿懷。有遊客寫(xie) 下這樣的詩句:“忽起鳥聲驚擾夢,半山春色已臨(lin) 門。”鳥聲驚夢,醒來已是半山春色,這樣的夢境何等美妙!還有遊客留言道:“對麵的林子裏有好多螢火蟲,咱們(men) 一起去捉螢火蟲吧。”“咱們(men) 一起去捉螢火蟲”,這簡直可以當作白塔村的宣傳(chuan) 語。

  其實這些民宿都隻是村裏牽稼園的一部分。牽稼園內(nei) ,修竹萬(wan) 竿,茶園飄香,泉水叮咚,山光水色,亭台樓閣,四季花開。這裏有二十多家別具匠心的民宿,它們(men) 讓一座小小的山岡(gang) 、一片曾經貧瘠荒涼的土地,成為(wei) 令人心馳神往的休閑度假勝地。

  興(xing) 望農(nong) 牧也是一處美妙之地。這裏進行著種豬繁育、商品豬養(yang) 殖、豬糞綜合利用,卻也是廊榭樓閣,小橋流水,庭院深深。沒有人會(hui) 想到,一個(ge) 養(yang) 豬的地方竟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農(nong) 業(ye) 觀光園。

  宜人書(shu) 院的風格則是現代、時尚的。這裏有大量藏書(shu) ,有茶與(yu) 咖啡,有網吧,有文創產(chan) 品,有白塔抖音室……它們(men) 展示著江南鄉(xiang) 村的文化底蘊和現代風情。在書(shu) 院二樓的走廊上,我看到了“讀書(shu) 、耕作、圓夢”六個(ge) 大字,這讓我想到了中國鄉(xiang) 村“耕讀傳(chuan) 家”“晴耕雨讀”的耕讀常態,如今,他們(men) 將這些傳(chuan) 統美德賦予了現代元素,注入了新的氣象。

  在白塔村,我看到了一件文物——木製的、年代久遠的榨汁機,它的樣子像板凳,有一根長長的杠杆。難以想象,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江南農(nong) 民的家中竟有這等器物,用以將水果和蔬菜榨汁飲用——這是貧困歲月中依然不泯的對精致生活的追求。這樣的追求或許源自他們(men) 的基因,而今天的白塔村村民依然在用他們(men) 的勤勞和智慧,創造著美好的生活。

  走到戶外,漫步於(yu) 河畔,隻見水草茂盛,蘆葦起伏,幾隻白鷺立於(yu) 水渚,蛙聲響徹田壟,荷葉田田,花草萋萋,大自然的氣息撲麵而來。在白塔村,古典、現代、自然,水乳交融。

  村子發展高端民宿,推廣高效農(nong) 業(ye) ,興(xing) 辦芳香產(chan) 業(ye) ,用短視頻和直播的方式推銷他們(men) 自創的“白塔味道”係列農(nong) 產(chan) 品,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超過5.8萬(wan) 元。而他們(men) 過的又是一種聽鳥鳴醒來、聽蟋蟀聲入眠的生活。

  在他們(men) 看來,沒有遊客來,無生氣,遊客來多了,又嘈雜。於(yu) 是,村裏打造了一個(ge) “靜態區”,與(yu) 蓬勃火熱的旅遊區、村企業(ye) 、養(yang) 殖場完全不同,整潔、安靜,進而給人帶來內(nei) 心的安寧。蘇軾詩曰:“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wan) 境。”心境的安謐、空明能讓人懂得如何立身、處世、修心。這樣的“靜態區”,也是人們(men) 身心的“特區”、修身養(yang) 性之佳境。

  村書(shu) 記囑我寫(xie) 幅字,我寫(xie) 下了“白塔味道”。生態味、山水味、鄉(xiang) 愁味——這就是白塔村的味道。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11日 11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