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用科技硬實力推動“中國製造”邁向高端

發布時間:2024-03-11 10:06:00來源: 科技日報

  【代表委員談新質生產(chan) 力⑤】

  ◎本報記者 楊 侖(lun) 李麗(li) 雲(yun)

  朱 虹 符曉波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把‘大力推進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列為(wei) 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務首位,並作出以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創新的部署,點出了製造業(ye) 轉型升級的關(guan) 鍵。”全國政協委員,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曹誌安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高端製造業(ye) 是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高端製造業(ye) 是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加快製造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是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終極目標。

  傳(chuan) 統製造業(ye) 轉型升級的路徑在哪裏?數智化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怎樣深度融合?如何補鏈延鏈強鏈,提升高端製造業(ye) 整體(ti) 競爭(zheng) 力?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記者帶著上述問題采訪了部分代表委員。

  加強關(guan) 鍵性、顛覆性技術攻關(guan)

  科技自立自強是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底氣”,隻有掌握了科技硬實力,才能為(wei) 生產(chan) 力水平提升創造源源不斷的驅動力。

  “我個(ge) 人的體(ti) 會(hui) ,自主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動能。”全國政協委員、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馮(feng) 江華認為(wei) ,要敢於(yu) 挑戰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重點加強前沿技術多路徑探索、交叉融合和顛覆性技術源頭供給。

  “2003年我們(men) 開始永磁牽引技術的研發。彼時,該技術尚屬於(yu) 前瞻性技術。”馮(feng) 江華介紹,如今,他們(men) 的永磁牽引係統已廣泛應用於(yu) 地鐵、高鐵和機車領域,使得我國成為(wei) 少數幾個(ge) 掌握高鐵永磁牽引係統技術的國家。

  打造新質生產(chan) 力,本質是實現生產(chan) 力發展路徑的躍遷。

  “傳(chuan) 統經濟模式強調規模效應和資源密集型生產(chan) 。而新質生產(chan) 力則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an) 力的基礎上強調關(guan) 鍵性、顛覆性的技術突破,側(ce) 重於(yu) 技術創新、智能化生產(chan) 和高附加值產(chan) 品。”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社會(hui) 科學院副院長黃茂興(xing) 告訴記者。他建議,應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包括逐步優(you) 化基礎學科建設布局,支持重點學科、新興(xing) 學科發展。

  “以學科體(ti) 係支撐研究體(ti) 係,為(wei) 創新發展打下堅實的學科基礎。”黃茂興(xing) 說。

  數智化為(wei) 傳(chuan) 統製造業(ye) 注入活力

  記者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前夕走進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在轉向架事業(ye) 部總成產(chan) 線組,看到一台台正在組裝的轉向架排列在數字化智能產(chan) 線上,等待檢查。

  過去,這項工作必須由人工完成。“現在,我們(men) 利用AI(人工智能)視覺識別、大數據分析以及模型計算等技術,對人員操作、設備、物料等方麵的狀態進行自動捕捉和分析。”該公司流程與(yu) 數字化部部長程繼輝介紹。

  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等技術可以實現設備實時監測、故障精準診斷與(yu) 預測、遠程智能維護等,進而提升生產(chan) 效率。

  全國政協委員、山西數據流量穀董事長賀晗告訴記者,作為(wei) 數字企業(ye) 聚集區,他們(men) 正在推動大模型技術與(yu) 煤焦鋼電新能源等山西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相結合,訓練打造垂直領域大模型。

  “煉鋼企業(ye) 通過AI實現焦煤與(yu) 鐵礦石的動態最優(you) 配比;物流和供應鏈管理過程通過AI實現最佳路徑規劃;工業(ye) 企業(ye) 利用大模型分析設備傳(chuan) 感器數據,預測設備故障,進行預測性維護,減少停機時間等等。”賀晗說。

  在這裏,科技創新與(yu) 產(chan) 業(ye) 創新可以相互促進,在生產(chan) 實踐過程中不斷優(you) 化生產(chan) 要素,引領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實現生產(chan) 力的躍遷。

  不過,也有部分代表委員對記者坦言,縱觀我國製造業(ye) ,數字化賦能轉型的步伐正在加快,但依然有較大提升空間。

  曹誌安認為(wei) ,應大力發展工業(ye) 機器人智能製造係統,開展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建設,打造一批“領航型”“鏈主型”“頭雁型”“平台型”未來工廠。

  瞄準高端化,實現聚“鏈”共贏

  邁向高端化,是製造業(ye) 的發展目標之一。高端製造業(ye) 代表著高附加值、高利潤,需要包括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等多方麵的創新支撐。

  被稱為(wei) “工業(ye) 母機”的高端機床,就是個(ge) 中代表,它是製造其他機器和設備的基礎。

  沒有先進的機床,就無法生產(chan) 出高精度、高性能的工業(ye) 產(chan) 品。全國政協委員、科德數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於(yu) 本宏告訴記者,做好高端工業(ye) 母機產(chan) 業(ye) ,需要加強技術創新和政策支持,多措並舉(ju) 推動該產(chan) 業(ye) 向高端化、精密化、定製化、綠色化方向升級。

  於(yu) 本宏所在企業(ye) 專(zhuan) 注自主高端五軸機床及其關(guan) 鍵核心部件的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目前我們(men) 各類高端五軸機床關(guan) 鍵部件和核心零件實現全自主可控,產(chan) 業(ye) 化能力、供應鏈韌性和產(chan) 業(ye) 鏈安全,均實現大幅提升。”於(yu) 本宏說。

  在製造業(ye) 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強鏈補鏈至關(guan) 重要。馮(feng) 江華說,打造高端製造業(ye) 需要優(you) 化產(chan) 業(ye) 鏈布局,鼓勵具有行業(ye) 級、場景級係統解決(jue) 方案能力的龍頭企業(ye) 及聯合體(ti) 發揮牽引作用,推動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融通發展,實現聚“鏈”共贏。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