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複旦博醫團:踏遍青山為仁心

發布時間:2024-03-15 10:1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顏維琦 孟歆迪 光明日報通訊員 金雨豐(feng)

  3月3日一大早,上海市奉賢區柘林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鄰裏中心裏,居民們(men) 排起了長隊。“爺爺,胸悶是吧,我們(men) 先聽下心音。”“奶奶,我們(men) 看一下眼睛的情況,眼睛盯住我的額頭,有點亮,堅持不要眨眼睛。”看報告、讀片子、疾病谘詢,一群年輕的醫學博士生耐心地為(wei) 社區居民答疑解惑,有的一上午接診了40多位。

  這是複旦大學博士生醫療服務團正在進行的一次義(yi) 診活動。這樣為(wei) 民義(yi) 診、健康谘詢的場景,已經在這支博士生醫療服務團延續了30年。

  用腳丈量的如歌歲月

  複旦大學博士生醫療服務團是一支由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高年級博士生組成的醫療衛生誌願服務團隊。1994年成立以來,先後有千餘(yu) 人次投身博醫團工作。一到暑假,隊員們(men) 都會(hui) 在老師的帶領下前往中西部地區,為(wei) 革命老區、貧困和欠發達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群眾(zhong) 提供醫療誌願服務。他們(men) 的願望,就是讓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到優(you) 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

  在甘肅瓜州,博醫團遇到了一個(ge) 嘔吐伴肌力減退症的女孩,隊員們(men) 第一時間為(wei) 她進行了腰穿手術,幫她脫離了險境。

  在貴州麻江,博醫團接診了一個(ge) 視力嚴(yan) 重受損、隨時有失明風險的角膜皮樣瘤患兒(er) 。當地醫療條件有限,無法為(wei) 他開展手術,男孩的媽媽心疼得直抹眼淚。隊員們(men) 當即聯係複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開辟綠色通道,把他送到上海進行手術,幫助他恢複了光明。

  在雲(yun) 南永平,博醫團翻山越嶺,到大山深處為(wei) 一名臥床20年的大叔進行聯合會(hui) 診,幫他定製康複方案和康複器械。大叔的母親(qin) 動情地說:“照顧癱瘓的兒(er) 子20年了,第一次看到他笑。他笑了,我就看到希望了!”

  像這樣的經曆,隊員們(men) 如數家珍。

  博醫團不僅(jin) 醫者仁心,而且“造血連心”。雲(yun) 南永平縣人民醫院內(nei) 科醫生田大全的辦公室裏,掛著一件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白大褂。“這是對我的精神激勵。原先我們(men) 不敢診斷腦血管疾病患者,都要轉診到別的大醫院去,現在我們(men) 很有信心。”田大全說。博醫團所到之處,都會(hui) 在當地開設學術講座、醫護培訓、手術示教和疑難病例診斷,通過多維度的醫療誌願服務,幫助當地醫生提高診斷許多常見卻難以分辨的疾病的能力,提升診療救治水平。此外,博醫團圍繞醫療幫扶、人才賦能、專(zhuan) 業(ye) 培訓,形成了15項“醫療幫扶菜單”,開展遠程會(hui) 診、提供學科建設指導、聯係醫務人員進修,通過長效立體(ti) 幫扶,為(wei) 當地留下一支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愛國奉獻的青年擔當

  “人生意義(yi) 何在乎?為(wei) 人群服務。服務價(jia) 值何在乎?為(wei) 人群滅除病苦……”這首傳(chuan) 唱了近90年的上海醫學院院歌,見證了一代代上醫人的選擇。

  博醫團的第一批隊員現在已經50多歲了,有的已經成為(wei) 上海市各大醫院的院長或是各自領域的學科帶頭人。至今,仍有從(cong) 博醫團裏走出的大專(zhuan) 家會(hui) 在暑假裏回到博醫團,帶著年輕的博士生上山下鄉(xiang) ,送醫送藥。

  學校、醫院、實驗室、市縣、鄉(xiang) 鎮、田間都是“大思政課”的課堂。醫務人員在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不斷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shang) 、甘於(yu) 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ye) 精神,在火熱的實踐中堅定愛國心、報國誌。

  榜樣的力量,書(shu) 寫(xie) 在祖國大地上,也走進醫學生心裏。在貴州劍河,一位孩子不小心骨折,但家長因為(wei) 經濟困難決(jue) 定放棄治療,博醫團的專(zhuan) 家誌願者王達輝輾轉找到這個(ge) 孩子,幫他申請公益資金,為(wei) 他免費手術。眼科博士陳天慧在讀博期間發表了12篇SCI論文,通過一次次貼近民眾(zhong) 和患者的實踐,她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把論文寫(xie) 在祖國大地上”的含義(yi) 。

  星火成炬,匯聚成保障人民健康的磅礴力量。目前,博醫團已經建立起組織化、規範化、日常化的運行機製,建設近40門醫學健康科普課程,麵向公眾(zhong) 開放預約。在博醫團的輻射帶動下,複旦上醫還組建了20多支醫學生科普誌願者隊伍,更多的醫學生投身誌願服務,他們(men) 以專(zhuan) 業(ye) 服務人群、以青春奉獻社會(hui) ,立誌成為(wei) 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

  30年,行程20多萬(wan) 公裏,服務覆蓋麵拓展到全國16個(ge) 省區市26個(ge) 縣39所醫院,開展大型義(yi) 診服務群眾(zhong) 5萬(wan) 人次。他們(men) 踏遍青山為(wei) 仁心,是“行走在大山深處的白衣天使”。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15日 04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