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行業套路深,這些坑你別踩
2024年醫美圈的問題被曝光比以往來得更早一些,2月23日晚,央視《焦點訪談》聚焦醫美直播行業(ye) 的亂(luan) 象,曝光了諸如虛假宣傳(chuan) 、誇大效果、誤導消費者等業(ye) 內(nei) 問題。隨後,抖音醫美直播全部被叫停。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國家監管部門對醫美市場亂(luan) 象打出了組合拳,出台了一係列的方案和指南,特別是2023年5月,國家衛健委等11部門聯合發布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行業(ye) 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對規範和促進醫療美容行業(ye) 發展提出了一係列針對性舉(ju) 措。同時,國家衛健委也明確要加強對醫療美容“導購”活動、醫療美容培訓活動以及生活美容等關(guan) 聯領域的監管。
在2024年“3 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羊城晚報《健康周刊》針對醫美行業(ye) 出現的一些亂(luan) 象和套路,特別邀請行內(nei) 資深專(zhuan) 家做出提醒,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
“三非”均可在國家衛健委網站核實
走進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的整形美容科,從(cong) 一樓到二樓都坐滿了正在候診的年輕人。“今年春節前夕,每天早上六七點鍾,科室門診前就排起了就診隊伍等待拿號。”該科主任劉振鋒告訴記者:“這幾年,玻尿酸、肉毒素、膠原蛋白、超聲炮、熱瑪吉等新材料新設備不斷湧現,醫生的技術逐步提升,同時大眾(zhong) 對美的需求也越來越多,這也成就了醫美行業(ye) 的飛速發展。”
近些年來,國家十分重視對醫美行業(ye) 的監管,主要涉及“三非”,即非法的醫美機構、非法的醫美醫生、非法的醫美產(chan) 品。劉振鋒認為(wei) :“醫美是醫學的一個(ge) 分支,因此治療就必須在醫療機構實施,我們(men) 普通大眾(zhong) 很容易把醫美與(yu) 生活美容相混淆。在美容院做醫美項目,這就容易產(chan) 生一係列隱患。”
那麽(me) ,目前有多少家合規的醫美機構呢?根據國家衛健委2024年1月份公示數據整理,中國合規專(zhuan) 科醫美機構數量為(wei) 18584家(不含公立機構及民營綜合)。據統計,目前醫美消費的活躍區域主要集中在華南珠三角地區、華東(dong) 長三角地區、西南成都重慶區域,比如2024年廣東(dong) 省衛健委公示廣東(dong) 省(大灣區)專(zhuan) 科醫美機構的數量為(wei) 2294家,比原來的1767家增加了527家,增幅約30%。
消費者做醫美避免被坑,最關(guan) 鍵的一條就是要去正規的醫療機構。劉振鋒表示,消費者去合規的醫美機構、使用合規的產(chan) 品,讓具有醫療美容主診醫師資格的醫生提供服務,這就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上當受騙或被坑,而這三樣均可通過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hui) 網站核實。
愛美有理性,醫美消費要謹慎
愛美,想變美,麵對五花八門的醫療美容項目以及極具誘惑力的醫療美容廣告,消費者一時衝(chong) 動就很可能踩坑。實際上,醫美行業(ye) 存在嚴(yan) 重的信息不對稱,因此,記者邀請醫美行業(ye) 資深專(zhuan) 家與(yu) 您分享常見的套路,讓您多留心少踩坑。
記者調查第一坑:殺熟!朋友介紹做醫美
一些生活美容機構、養(yang) 生會(hui) 所等利用酒店、會(hui) 所等場所違法開展醫療美容服務,他們(men) 采用“熟人”“朋友”等介紹的模式,誘導身邊人放下戒備,進行醫美消費。
還有些做渠道的醫美機構,為(wei) 了拉生意,與(yu) 美容院達成協議,凡介紹消費者在機構做了醫美項目後可獲利潤分成,於(yu) 是美容院便瘋狂向會(hui) 員介紹醫美項目,甚至把醫生請到美容院進行手術治療。
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整形美容科主任劉振鋒提醒:
在美容院進行醫美項目,比如剝脫點陣激光、黃金微針、玻尿酸、肉毒素注射等治療,均屬於(yu) 違規行為(wei) ,提供這些服務的人員如未取得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醫療美容主診資格,屬於(yu) 非法行醫,在這類場所進行醫美治療,風險極大。醫美和化妝不同,它背後有一個(ge) 詞,叫做“醫療風險”,萬(wan) 一出事了都找不到維權的地方。
記者調查第二坑:低價(jia) !免費體(ti) 驗兜售產(chan) 品
299元光子嫩膚、588元全臉超皮秒、480元水光針……醫美機構在一些APP上采用團購、免費體(ti) 驗等方式引流、誘導消費者。消費者就診過程中,常被營造容貌焦慮,從(cong) 而被誘導購買(mai) 更多的產(chan) 品和服務。
劉振鋒提醒:
一些機構常常會(hui) 製造容貌焦慮,讓消費者從(cong) 不滿意自己的外貌開始,通過虛假折扣、限時優(you) 惠等手段誘導消費者購買(mai) 產(chan) 品或服務。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也不會(hui) 掉餡餅,如此便宜的項目常常就是拿來做“誘餌”的,其治療效果可能並不明顯。
因此,我們(men) 在選擇醫美產(chan) 品或服務時,要明白自己的需求,了解合適的產(chan) 品和項目特性,並且仔細核對價(jia) 格,同時,保持警惕,避免因為(wei) 貪小便宜而上當。
記者調查第三坑:偽(wei) 裝!發布虛假信息
許多消費者在選擇醫美機構或醫生時,會(hui) 受到社交平台上KOL(關(guan) 鍵意見領袖)或路人的分享影響。然而,這些分享並不一定都是真實的用戶體(ti) 驗,有些可能是醫美機構或KOL為(wei) 了營銷而發布的虛假信息。
據Mob研究院發布的報告,在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間調查的人群中統計發現,超七成95後醫美用戶是通過以小某書(shu) 為(wei) 代表的分享類App接觸醫美,超六成的用戶被身邊朋友種草醫美。
廣東(dong) 省第二人民醫院整形美容科副主任醫師徐翔提醒:
醫美機構為(wei) 了降低廣告成本,提升獲客量,也會(hui) 雇用一批人偽(wei) 裝成用戶,他們(men) 假借分享的名頭,發布整容前後的對比,誇大醫美效果,跟換了個(ge) 頭似的以顯示整形美容的效果。過於(yu) 驚豔的改變,很多都隻是化妝+美顏相機的功勞。
記者調查第四坑:欺詐!合法產(chan) 品違規使用
一些護膚品明麵上以護膚品的方式備案,實際使用中卻捆綁醫美手段進行銷售。比如有些祛痘產(chan) 品,備案是普通化妝品,實際上卻被當作是附送醫美服務方案、微針等醫美類配套產(chan) 品。還有一些來路不明的產(chan) 品,可能添加了國家明令禁止的成分或是某些物質超出了限用標準。比如由生長因子製作而成的護膚品,可以改善痘痘肌,但是生長因子並未被批準應用在注射美容上,因其注射在人體(ti) 後可能會(hui) 發生組織增生。
徐翔提醒:
消費者接受注射醫美項目,應該了解產(chan) 品的成分,同時還應向醫生了解產(chan) 品的特性以及可能產(chan) 生的副作用。少女針、童顏針、天使針等產(chan) 品可刺激自身膠原蛋白再生,對改善膚質具有良好效果,但這些產(chan) 品上市時間不長、價(jia) 格高、假冒產(chan) 品較多,消費者需擦亮雙眼。需注意的是,這三類產(chan) 品不要同時混合使用,要在專(zhuan) 業(ye) 醫生的建議下挑選適合自身的。
記者調查第五坑:隱瞞!不告訴你遠期的風險和後遺症
一開始做填充效果挺好的,於(yu) 是上了癮似的反複頻繁注射,哪知三五年後問題就來了。這是很多消費者萬(wan) 萬(wan) 沒有想到的。舉(ju) 例來說,交聯透明質酸(HA)是最常用的容量置換和軟組織增強填充劑,它有很多好處,比如抗衰老、緊致皮膚和彈性效果,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注射之後,改善皮膚的效果立竿見影,但是反複多次或者大量注射,過不了多久並發症就來了,比如炎症、腫脹、結節、瘺管和膿腫,這幾年因為(wei) 反複注射導致的饅化臉也頻繁出現。
劉振鋒提醒:
任何治療都有一定的副作用。頻繁的、過度的注射填充等治療,導致填充物移位或者填充物多於(yu) 麵部正常組織,出現麵部發泡,即饅化臉。這也有可能對患者的容貌造成永久性的傷(shang) 害。因此,消費者切勿貪心,在接受這類治療時,向醫生了解治療可能帶來的風險,如果醫生說完全沒有風險,這就是一個(ge) 坑,千萬(wan) 不要被誘導過度填充。
專(zhuan) 家提醒:保留診療記錄及發票
醫療美容行業(ye) 及行業(ye) 廣告嚴(yan) 監管常態化,這可以說是標誌著我們(men) 醫療美容行業(ye) 的規範化、透明化進一步提速。2023年醫美行業(ye) 的監管主要集中在醫用敷料、射頻美容設備、超聲美容器械、醫美機構規範經營、醫美醫師技術與(yu) 資質等,這均是醫美行業(ye) “三正規”行動的有力體(ti) 現。
專(zhuan) 家提醒,廣大消費者在就診前,要了解清楚收費標準,消費者要與(yu) 商家簽訂書(shu) 麵合同,不要輕信醫療美容機構的口頭承諾,合同應逐條逐款核對和斟酌,並且注明服務內(nei) 容、產(chan) 品信息、權利義(yi) 務等要素,同時還應留好相關(guan) 診療記錄以及發票存根等相關(guan) 證據。日後若發生醫美糾紛,便於(yu) 向相關(guan) 職能部門依法維權。
名詞解釋:
何為(wei) 醫美?它與(yu) 生活美容有何區別?
所謂醫療美容(簡稱“醫美”),是指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shang) 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ti) 各個(ge) 部位進行修複與(yu) 再塑,如割雙眼皮、光子嫩膚、激光脫毛等都屬於(yu) 醫療美容。而生活美容是運用化妝品、護膚品、保健品和非醫療器械等非醫療性手段對人體(ti) 進行非侵入性的美容護理,如生活護理、麵部按摩、spa等,兩(liang) 者最大的區別就是是否具有創傷(shang) 性或侵入性。(記者 張華 通訊員 謝伽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