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線上引流線下“割草” 醫美網絡營銷“糟心套路”何其多

發布時間:2024-03-18 10:12: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醫療美容行業(ye) 近年來日漸走俏,消費規模逐漸擴大,醫美商家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情況也隨之增多。近日,記者調查發現,醫美行業(ye) 加價(jia) 消費、無資質行醫現象時有發生。一些消費者向記者反映,從(cong) 線上到線下,有些醫療美容機構在優(you) 惠券核銷、退款、到店預約、麵診、驗真、治療、消費評價(jia) 等全鏈條上暗藏“套路”,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線上低價(jia) 引流 線下誘導升單

  2023年底,家住上海的俞女士在某直播平台上刷到一家平台認證的醫療美容機構的直播間,在“限時秒殺”“現場驗真”“售後無憂”和主播的承諾聲中,花費近4000元下單了標稱8000元的“超聲炮+水光”套餐。原以為(wei) “薅”到了機構的“羊毛”,然而到店享受服務時,又被工作人員推銷加單了1000元的“水光”,與(yu) 原套餐配套使用。

  花費5000元,現場體(ti) 驗還非常差。做美容之前不僅(jin) 根本沒有驗真,原本1小時能結束的流程被拖延到了4個(ge) 多小時。“花錢買(mai) 教訓,再也不來了。”俞女士說。

  俞女士的經曆並非個(ge) 例。北京市民郭女士同樣被“套路”過,她在某直播平台購買(mai) 了售價(jia) 2000多元的“超聲炮”美容服務。到店消費時才得知,所謂“超聲炮”服務分為(wei) 200發、500發、900發等多個(ge) 品類,她購買(mai) 的僅(jin) 僅(jin) 是最低數的套餐,要想達到美容效果,隻能現場加價(jia) 升級。

  查看各大醫美機構在直播平台團購的消費評價(jia) ,層層“套路”暗藏在各個(ge) 服務環節中,其中“以等待時間長為(wei) 由,誘導強迫客戶更改計劃”和“要驗真就退款”成為(wei) 部分醫美機構對待低價(jia) 團購來客的伎倆(lia) 。一位業(ye) 內(nei) 人士透露,“線上低價(jia) 引流+線下誘導升單”已經成為(wei) 一些醫美機構利用信息差獲客營銷的“新打法”。

  術前推銷 消費者難拒絕

  醫美直播違反醫療廣告投放規定、低價(jia) 兜售劣質服務等亂(luan) 象,已經引起了監管機構的重視。2023年底在有關(guan) 部門指導下,各大平台從(cong) 嚴(yan) 管理醫美營銷模式,曾紅火一時的醫美“新賽道”看似退火降溫,但實際上引流的新“變種”仍層出不窮。

  記者在一些線上平台搜索發現,關(guan) 於(yu) 醫美的短視頻、“種草文”比比皆是,博主文章及視頻除了展示醫美的前後“對比效果”,往往還附帶銷售鏈接或者門店地址。許多未經衛健部門批準的“黑醫美”也鑽平台的空子,通過微信群、QQ群等打廣告引流。

  “一些醫美機構通過線上平台低價(jia) 傾(qing) 銷引流,吸引消費者。在消費者要享受服務的時候,會(hui) 增加麵診環節並提出各種加價(jia) 需求,比如增加劑量或者次數。如果消費者拒絕,一些不良醫美機構還會(hui) 讓藥物以次充好,降低成本。”北京一家醫療美容機構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醫美項目多是注射、激光等有創醫療,客戶在醫療流程中完全是被動的一方,出於(yu) 人身安全考慮,許多人對術前推銷缺乏拒絕的底氣。

  存在信息差 消費者難追責

  北京嘉維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認為(wei) ,商家和消費者處於(yu) 信息不對稱地位,消費者要證明商家存在虛假宣傳(chuan) 、欺詐等違法行為(wei) 非常困難。“商家在直播用語存在取證難的問題,僅(jin) 僅(jin) 靠手機截圖在缺少原始信息的情況下難以獲得司法認可,往往需要平台提供信息或消費者與(yu) 經營人員的交流記錄。”

  一名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醫美作為(wei) 醫療服務,每位客戶的基礎條件和需求都各不相同,不可能提供全程標準化的服務方案,這就為(wei) 違規操作和“商業(ye) 套路”提供了生存空間。對缺乏相關(guan) 經曆的消費者來說,很容易被平台下單量、折扣額度等誤導而衝(chong) 動下單,消費者自身又難以查明機構和人員資質是否齊全、藥品和設備操作是否合規等,導致屢屢被“套路”。

  趙占領認為(wei) ,醫療美容機構的“低價(jia) 引流+線下升單”並不僅(jin) 僅(jin) 是不良商業(ye) 行為(wei) ,還涉及侵犯消費者知情權等問題。為(wei) 此市場監管部門和互聯網平台應落實監督管理職責,共同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秩序。(記者 郭宇靖 吉寧 北京報道)(參與(yu) 采寫(xie) :張章)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