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工程累計調水突破700億立方米
光明日報北京3月18日電 記者陳晨從(cong) 水利部、中國南水北調集團獲悉,截至3月18日14時,南水北調東(dong) 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突破700億(yi) 立方米。其中,中線一期工程調水625.93億(yi) 立方米,東(dong) 線一期工程調水67.77億(yi) 立方米,東(dong) 線北延工程調水6.30億(yi) 立方米,惠及沿線7省市40多座大中城市,受益人口超1.76億(yi) 。
南水北調工程是國家水網的主骨架和大動脈,中東(dong) 線一期工程溝通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已成為(wei) 沿線城市供水生命線,有力保障了沿線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用水,促進了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助力受水區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及以上,東(dong) 線工程水質穩定達到Ⅲ類。南水保障了受水區群眾(zhong) 的飲水安全,讓受水區群眾(zhong) 實現從(cong) “缺水吃”到“有水吃”“吃好水”轉變。河北黑龍港流域,山東(dong) 夏津、武城等地群眾(zhong) 告別高氟水、苦鹹水。南水占北京市城區供水量70%以上,幾乎占天津市主城區供水量的100%,占鄭州市中心城區供水量90%,占石家莊市城區供水量75%以上。
南水助力了華北地區河湖生態環境複蘇和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中線一期工程累計向北方50多條河流進行生態補水近100億(yi) 立方米,華北地區一大批河湖生態環境顯著改善。白洋澱澱區麵積擴大到近300平方公裏,永定河實現了1996年以來865公裏河道首次全線通水。2020年,華北地區淺層地下水水位持續多年下降後首次實現止跌回升。截至2023年年底,北京市平原區地下水水位已連續8年回升,累計回升10.64米。東(dong) 線一期工程沿線調蓄湖泊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受水區因生態補水水域麵積大幅度增加。東(dong) 線北延應急供水工程兩(liang) 次助力京杭大運河實現全線水流貫通後,今年再次向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707公裏河段集中補水。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19日 10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