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國經濟回升向好之“勢”從何而來?

發布時間:2024-03-19 09:59: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我相信,中國的醫療行業(ye) 在未來5到10年將保持快速增長。正因為(wei) 這樣,各國企業(ye) 正在加大這一領域的投資。”近日,在談到中國經濟時,美國普利茅斯岩保險公司董事長詹姆斯·斯通對《國際銳評》這樣說。最近一段時間,眾(zhong) 多外企紛紛表示,中國市場不可替代,他們(men) 看好中國經濟良好發展的勢頭。

  這種“勢頭”從(cong) 何而來?不妨從(cong) 中國官方最新發布的1-2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中找答案。

  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7%;41個(ge) 工業(ye) 大類行業(ye) 中,39個(ge) 行業(ye) 增加值實現同比增長,增長麵達95.1%;固定資產(chan) 投資同比增長4.2%;2月份的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活動預期指數達54.2%、服務業(ye) 業(ye) 務活動預期指數達58.1%,均位於(yu) 景氣區間……一連串數據說明,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變,今年實現“開門穩”,延續了回升向好的態勢。

  深入中國大市場,會(hui) 發現這種“勢頭”無處不在。先看消費。今年1-2月,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5%,反映出消費動能進一步增強。目前,中國又啟動了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據相關(guan) 部門介紹,隨著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設備更新將帶來一個(ge) 年規模5萬(wan) 億(yi) 以上的巨大市場。另外,2023年底中國民用汽車保有量達3.36億(yi) 輛,家電保有量超過30億(yi) 台,這兩(liang) 個(ge) 領域的更新換代也能創造萬(wan) 億(yi) 規模的市場。

  與(yu) 此同時,國貨“潮品”、智能家居、文娛旅遊等新消費增長點頻頻出圈,給擴大內(nei) 需帶來了新動能,也給外企開拓了新空間。“中國消費者對產(chan) 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倒逼我們(men) 加快上新的速度。”迪卡儂(nong) 中國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投資中國20多年來,公司不斷豐(feng) 富產(chan) 品線、打造自有工廠,以滿足消費者日益豐(feng) 富的需求。

  經濟向上向好,離不開創新這一強大引擎。從(cong) 前兩(liang) 個(ge) 月數據看,3D打印設備、充電樁、電子元件產(chan) 品產(chan) 量都同比增長40%以上,高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同比增長9.4%,展現了新舊動能轉換帶來的內(nei) 生動力。

  眼下,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成為(wei) 中國經濟一大關(guan) 鍵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把“大力推進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作為(wei) 首要任務。特別是工業(ye) 互聯網等新生產(chan) 工具的應用,促進了製造流程的優(you) 化。截至2023年,中國工業(ye) 互聯網核心產(chan) 業(ye) 規模超1.3萬(wan) 億(yi) 元,已全麵融入49個(ge) 國民經濟大類。去年底,世界經濟論壇公布了最新一批代表工業(ye) 領域頂級智造能力的“燈塔工廠”名單。在新增的21家製造業(ye) “燈塔工廠”中,有11家位於(yu) 中國,占比過半。

  正是在中國創新氛圍的吸引下,一大批外企來華發展。今年1月,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ye) 4588家,同比增長74.4%。西方發達國家對華投資大幅增加,法國和瑞典分別增長了25倍和11倍。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王磊表示,中國有著優(you) 秀的製造業(ye) 和完善的供應鏈,希望結合中國創新進行業(ye) 務研發。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兩(liang) 個(ge) 月,中國貨物進出口同比增長8.7%,進口與(yu) 出口雙雙實現正增長。《華爾街日報》稱,中國前兩(liang) 月出口“勢頭強勁”,增幅遠高於(yu) 業(ye) 界預期。在這背後,有著中國外貿企業(ye) 的靈活作為(wei) 。比如,他們(men) 把不同企業(ye) 的貨物合並裝箱、“結伴出海”,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中國外貿較快增長,對全球貿易和經濟複蘇是個(ge) 有力提振。

  事實證明,支撐中國經濟回升向好的因素越來越多了。當前,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還比較多,中國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還需加固。但隨著各種有利因素不斷累積增多,加上中國大市場的活力和企業(ye) 勇於(yu) 作為(wei) ,中國經濟有能力“奮力一跳”、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也給世界經濟帶來暖意。(國際銳評評論員 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