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新華解碼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7月施行 聚焦哪些群眾關切?

發布時間:2024-03-21 09:43: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3月20日電 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7月施行 聚焦哪些群眾(zhong) 關(guan) 切?

  新華社記者趙文君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條例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做了進一步細化,對消費者反映強烈的如完善直播帶貨等新業(ye) 態監管、治理大數據“殺熟”、加強預付式消費保障等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規範。麵對新業(ye) 態下的新問題和新挑戰,條例聚焦了哪些群眾(zhong) 關(guan) 切?又將帶來哪些影響?

  直播帶貨等新業(ye) 態監管更細致

  “家人們(men) ,好機會(hui) 千萬(wan) 不要錯過,價(jia) 格已經打到最低了!”

  直播帶貨越來越火,有的帶貨主播以所謂“遠”低於(yu) 商品原價(jia) 的直播專(zhuan) 屬價(jia) 作為(wei) 促銷策略,標高原價(jia) 、以虛假低價(jia) 套路消費者,並通過極力渲染、比價(jia) 刺激等手段,吸引了大批觀眾(zhong) 。

  一些消費者稱,在觀看直播購物時被主播的話語和氣氛所帶動,往往快速下單,對商品質量、經營主體(ti) 並不了解,一旦遇到消費糾紛往往無法追溯,維權困難。

  條例明確,發生消費爭(zheng) 議的,直播營銷平台經營者應當根據消費者的要求提供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相關(guan) 信息以及相關(guan) 經營活動記錄等必要信息。

  “進一步細化了對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的監管。”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yu) 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東(dong) 說,條例為(wei) 解決(jue) 新業(ye) 態萌發的新問題提供了明確的解決(jue) 路徑,營造更加安全、誠信、公平的網絡消費環境,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

  大數據“殺熟”等問題治理更精準

  有網友曬出假日酒店預訂截圖,同一時間、同款房型,用會(hui) 員和非會(hui) 員賬號下單,顯示不同價(jia) 格,而會(hui) 員顯示的價(jia) 格更高。麵對明顯的價(jia) 格差異,不少網友吐槽平台標價(jia) “任性”,區別對待消費者。

  條例規定,經營者不得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對同一商品或者服務在同等交易條件下設置不同的價(jia) 格或者收費標準。

  “這精準地對大數據‘殺熟’做出了規製。”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劉曉春說,條例針對消費者知情權保障,從(cong) 經營主體(ti) 、商品服務、用戶評價(jia) 、交易條件等方麵構建了有針對性的信息披露規則。

  有的平台通過下單優(you) 惠的方式,誘導消費者開通自動續費,但自動續費往往隻在續費成功後才通知消費者。上海的消費者張先生常常碰到視頻平台、網盤、音樂(le) 軟件等自動續費情況,在會(hui) 員服務到期前,平台從(cong) 賬戶中自動扣款,會(hui) 員服務將續期,而退訂入口卻非常難找。

  條例對自動續費等收費方式細化了規定,經營者應當在消費者接受服務前和自動續費等日期前,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

  很多消費者在網購時會(hui) 貨比三家,如查看商品銷量、店鋪的評級,以及其他消費者的打分、評價(jia) 、曬圖等,但這些“銷量”“好評”往往真假難辨。

  對此,條例明確,經營者應當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真實、全麵地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相關(guan) 信息,不得通過虛構經營者資質、資格或者所獲榮譽,虛構商品或者服務交易信息、經營數據,篡改、編造、隱匿用戶評價(jia) 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chuan) ,欺騙、誤導消費者。

  浙江大學經濟法研究所所長張占江表示,這有助於(yu) 打破消費者與(yu) 經營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可操作性大大提升,將消費者權益保護落到實處。

  治理預付式消費跑路等頑疾更有保障

  近期,某瑜伽連鎖機構因資金問題閉館停業(ye) ,不少消費者想要退回卡裏的餘(yu) 額基本無望,隻能自認倒黴。北京的消費者王女士就是其中一員,她之前也辦過美容美發卡、遊泳卡等預付式消費卡,也遭遇過商家跑路。

  近年來,健身房、美容院、理發店失聯跑路,卷走消費者大額預付費的惡意違約事件時有發生,部分商家甚至轉移資金、臨(lin) 時更換法定代表人和股東(dong) ,消費者要回預付款的維權之路艱難。這一頑疾如何徹底根除?

  條例強化了預付式消費經營者義(yi) 務,明確規定了經營者按照約定退回押金和預付款等條款,彌補了現階段下預付式消費的規則空白。

  當前,在網遊領域消費投訴中,涉及未成年人網絡遊戲的退費投訴激增。大部分家長的退費理由是孩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大額消費,對於(yu) 未成年人消費的認定和權益保護問題成為(wei) 維權重點。

  條例要求,經營者提供網絡遊戲服務的,應當符合國家關(guan) 於(yu) 網絡遊戲服務相關(guan) 時段、時長、功能和內(nei) 容等方麵的規定和標準,針對未成年人設置相應的時間管理、權限管理、消費管理等功能,在注冊(ce) 、登錄等環節嚴(yan) 格進行用戶核驗,依法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葉林表示,條例積極回應消費維權長期存在的難點、堵點,回應消費者對權益保護的關(guan) 切,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