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央一攬子特殊支持政策在雄安新區落地生效

發布時間:2024-03-21 09:4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雄安3月20日電(記者陳元秋、耿建擴)20日,記者從(cong) 河北雄安新區管委會(hui) 召開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獲悉,中央一攬子特殊支持政策出台以後,在雄安新區迅速落地生效,各項任務均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疏解人員保障進一步加強。建立京籍疏解人員子女在雄安新區就學及回京就學保障機製,服務京籍疏解人員子女在雄安新區入學。完善養(yang) 老、醫療、住房製度體(ti) 係,實現疏解人員基本養(yang) 老保險待遇、醫保待遇、住房公積金待遇不低於(yu) 北京同期水平。疏解單位職工住房公積金繳存、提取、貸款實現“京雄同城化”,繳存基數上限執行北京標準;疏解人員在新區租購住房,住房公積金提取政策不低於(yu) 北京標準,也可按照北京政策向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申請貸款。

  科技創新資源加快集聚。雄安新區構建製定出台《河北雄安新區支持企業(ye) 創新發展若幹措施》等12個(ge) 科技創新支持政策。持續完善自貿試驗區外資跨境流動政策體(ti) 係,鼓勵外資企業(ye) 建立研發中心,組織國內(nei) 企業(ye) 參與(yu) 對外技術合作研發。設立100億(yi) 雄安產(chan) 業(ye) 投資引導基金、10億(yi) 雄安央企疏解基金等,推動成立5億(yi) 種子基金、10億(yi) 天使基金、10億(yi) 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為(wei) 各類企業(ye) 成果轉化提供資金支持。

  創新載體(ti) 平台加快建設。雄安新區建立科創中心、中試基地、中關(guan) 村科技園、軟創街區等10餘(yu) 個(ge) 創新平台載體(ti) 。2023年實現高新技術企業(ye) 入庫323家、較上年增長47%,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入庫404家、較上年增長206%。

  京雄政務服務加速同城化。目前已發布兩(liang) 批次107項京雄政務服務同城化事項清單,涉及教師、醫護人員、注冊(ce) 建築師等資質資格互認、社保及公積金轉移接續等相關(guan) 業(ye) 務,實現了“北京的事雄安能辦、雄安的事北京能辦”。

  創投企業(ye) 所得稅試點有序推進。2023年9月25日,財政部、稅務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證監會(hui) 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雄安新區公司型創業(ye) 投資企業(ye) 有關(guan) 企業(ye) 所得稅試點政策的通知》(財稅〔2023〕40號)。雄安新區成為(wei) 繼北京、上海之後全國第三個(ge) 試點城市。

  人才政策體(ti) 係更加完備。出台“雄才十六條”,對高端人才實行“特崗特薪”,為(wei) 創新人才提供了資金支持、工作便利、生活服務等各方麵保障,為(wei) 創新平台、創新應用場景落地新區持續賦能。2023年以來,雄安新區新增創新創業(ye) 人才3萬(wan) 餘(yu) 人,發放雄才卡10481張,100多位兩(liang) 院院士、2000名高層次人才、2萬(wan) 餘(yu) 名大學生到新區交流訪問。

  雄安新區黨(dang) 工委委員、管委會(hui) 副主任丁曉龍介紹,下一步將推動中央一攬子特殊支持政策成效進一步擴大,不斷完善疏解配套政策體(ti) 係,加快首批疏解項目建設,全力做好第二批疏解項目承接保障,持續引進符合雄安新區發展定位的市場化疏解項目,加快聚集“功能”要素;匯聚優(you) 質創新資源,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建設雄安新區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推動更多國家級創新平台落地,探索開展新型研發機構事業(ye) 單位設立工作,加快集聚“創新”要素;用足用好“雄才十六條”,加快建立以創新價(jia) 值、能力、貢獻為(wei) 導向的人才評價(jia) 體(ti) 係,推動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人才鏈、資金鏈、供應鏈、價(jia) 值鏈“六鏈”融合發展,集聚“人才”要素,加快將雄安新區建設成為(wei) 新時代創新高地和創業(ye) 熱土。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21日 02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