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市井尋蹤 古書溫潤

發布時間:2024-03-26 14:3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講述】

  市井尋蹤 古書(shu) 溫潤

  講述人:韋力(藏書(shu) 人)

  我仍然記得,那是在1981年,中國書(shu) 店經有關(guan) 部門批準,在北京市海王村公園,也就是今天西城區琉璃廠東(dong) 街的位置,舉(ju) 辦了古舊書(shu) 市。

  那時候的我,還在上中學。從(cong) 報紙上得知古舊書(shu) 市要開展的訊息,非常興(xing) 奮,當時好不容易攢了一些積蓄,用這些錢買(mai) 下了我人生中收藏的第一批書(shu) 。之後,我拎著兩(liang) 捆書(shu) ,走了很久,才走到地鐵。回到家裏,發現雙手被勒出了兩(liang) 道血印子。如今回想起來,那時候購買(mai) 的書(shu) 籍雖沒多少珍品,但卻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古舊書(shu) 的溫潤之美。那些拓印精良、書(shu) 寫(xie) 精妙、裝幀考究的古老書(shu) 卷,讓我想起了一句詩——“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時光仿佛在它們(men) 身上停留。從(cong) 此,我與(yu) 古舊書(shu) 收藏結緣。

  近年來,陸續有地方在新書(shu) 展銷會(hui) 上開辟古舊書(shu) 交易專(zhuan) 區,並恢複古舊書(shu) 市。這些對讀書(shu) 之人、藏書(shu) 之人、愛書(shu) 之人來說,都是好事。它們(men) 給了人們(men) 一個(ge) 淘書(shu) 的地方。淘書(shu) 之樂(le) ,並不僅(jin) 僅(jin) 在於(yu) 購買(mai) ,也在於(yu) 認真挑選、仔細琢磨、努力研判,與(yu) 書(shu) 友互相交流、最終帶走一本心愛之書(shu) 的過程。古舊書(shu) 市存在的意義(yi) ,是讓愛書(shu) 人有了一種歸屬感。

  收藏古書(shu) 多年,當前我的藏書(shu) 已形成“經、史、子、集”四部齊備的體(ti) 係,唐、五代、宋、遼、金有之,以明版為(wei) 主。也醉心古書(shu) 研究,寫(xie) 過《古書(shu) 收藏》《古籍善本》《儒脈》及“書(shu) 樓尋蹤”“書(shu) 魂尋蹤”“書(shu) 坊尋蹤”“覓經記”“覓文記”等書(shu) 籍,有一些粗略的古籍知識,在此可與(yu) 讀者分享。

  一般觀念認為(wei) ,清代以前的書(shu) 叫“古書(shu) ”,清代之後的書(shu) 叫“舊書(shu) ”。實際上,古書(shu) 與(yu) 舊書(shu) ,並不能單純以時代來劃分區別,在清末,它們(men) 是互相有交集的。那時既有以中國傳(chuan) 統刻印技術、傳(chuan) 統紙漿製作出來的“古書(shu) ”,又有運用西方現代技術和造紙方法製作出來的“舊書(shu) ”。為(wei) 何要強調造紙方法?因為(wei) 為(wei) 了節約成本,西式造紙術往紙張裏加入了化學製劑,時間久了,會(hui) 讓書(shu) 頁酸化,影響書(shu) 的壽命。但中國傳(chuan) 統造紙術沒有往紙張裏加化學製劑,紙壽可達千年。敦煌遺書(shu) 中絕大部分典籍已超過了千年,蓋因此故。

  論及古書(shu) 的形態,有寫(xie) 本、刻本、活字本、拓印、影印本幾大類。在印刷術發明之前,所有書(shu) 籍都是寫(xie) 本。刻本包括木刻本、油印本、銅板本三大類。木刻本是指將文字刻在木版上,用刻版刷印而成的書(shu) 籍,占古籍總數的90%以上,其中精刻本和紅藍印本深受藏書(shu) 界喜愛。活字印刷術發明後,書(shu) 籍經曆了泥活字本、木活字本、銅活字本、鉛活字本、排印本幾個(ge) 階段,當前主要采取激光照排。根據刻書(shu) 主體(ti) 不同,古籍又有官刻本如清武英殿刻本,私刻本如坊刻本和家刻本的區分,校勘和刻印質量大不相同,以官刻書(shu) 籍水平為(wei) 最高,如《四庫全書(shu) 》。

  梳理中國典籍的裝幀形態,也頗有意趣。根據曆史沿革,古籍有簡冊(ce) 、卷軸裝、經折裝、旋風裝、梵筴裝、縫繢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等多種形態。線裝這種形態將書(shu) 頁背對背對折,使有文字的一麵向外,書(shu) 脊不再用書(shu) 皮包裹,而是直接裸露在外,打孔穿線,從(cong) 明代起,線裝成為(wei) 古書(shu) 裝幀形式的定式。中國流傳(chuan) 至今的古書(shu) ,絕大多數是線裝。

  收藏古舊書(shu) ,並不是看起來越舊、年代越久的書(shu) 就越好。任何時代,書(shu) 都要講究美學原則,與(yu) 美掛鉤,要具備“曆史文物性、學術資料性和藝術代表性”這三個(ge) 特征。若出版時間在乾隆六十年之前,具備上述一個(ge) 特征,且校勘精良、無訛文脫字,便可稱為(wei) 古籍中的善本。舊書(shu) 收藏,亦可依據上述三個(ge) 特征來進行價(jia) 值甄別。藏書(shu) ,若無太充裕的資金,並不一定要追求圖書(shu) 品類的完備,可以從(cong) 一個(ge) 專(zhuan) 業(ye) 領域,如一部小說各個(ge) 時期的版本開始,形成自己的存藏體(ti) 係。再者,買(mai) 書(shu) 不是為(wei) 了收藏,而純粹出於(yu) 閱讀目的,也是相當值得鼓勵的。一本書(shu) ,無論新舊,隻要於(yu) 讀者而言能滿足閱讀的需要,就是有價(jia) 值的。

  收藏書(shu) 籍,是一件需要不停學習(xi) 的事。需要對一個(ge) 時期的政策背景、曆史事件、文化環境、圖書(shu) 刊刻與(yu) 傳(chuan) 播情況非常熟悉,需要讀書(shu) 、愛書(shu) 、了解書(shu) 。當練就一雙慧眼時,有時會(hui) 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多年前,我住在北京皇城根附近,有一天早上外出散步,在地攤上發現幾捆用麻繩捆著的書(shu) ,上麵落滿了灰,像是幾十年從(cong) 來沒有打開過。打開了一捆,發現是柯劭忞所撰的《新元史》手稿,暗自吃了一驚。古代和近代人寫(xie) 書(shu) 時,會(hui) 先寫(xie) 在散頁上,初步訂一下,稱為(wei) “毛訂本”,和現在的“毛邊本”類似。但是,“毛邊本”可以作偽(wei) ,“毛訂本”不能作偽(wei) 。我發現了這樣的珍寶,小販卻報價(jia) 極低,於(yu) 是我便以極低的價(jia) 格買(mai) 下了這部手稿。

  當前,線下古舊書(shu) 市重新開放,線上交易日益活躍,無論於(yu) 藏書(shu) 人士而言,還是於(yu) 讀書(shu) 人士而言,都是一件讓人充滿期待的事,仿佛春風拂麵。讓我們(men) 一起買(mai) 書(shu) 、讀書(shu) ,共享書(shu) 籍之美。

  (光明日報記者韓寒采訪整理)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26日 07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