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以文興業,以文化城——深圳以人文經濟助推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4-03-26 14:4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光明日報記者 嚴(yan) 聖禾 黨(dang) 文婷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文化的力量正“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無論是文旅融合的火爆,還是“國潮”文創的出圈,都彰顯著“人文經濟”以文化為(wei) 支點、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獨特力量。

  近年來,深圳立足南海之濱,活化利用“嶺南文化”“創新文化”“海洋文化”等文化基因,著力在人文經濟發展中下功夫,探索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新路徑、好做法,讓文化軟實力源源不斷地轉化為(wei) 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打開了一扇展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窗口,為(wei) 人文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實踐樣本。

   1.文物活化,舊城更新

  “根溯南頭記昔年海貿海防靈鍾深港,城懸北鬥看今日特區特色春入畫閣。”古樸的新安縣衙門前,一副楹聯訴說著曆代南海之濱的邊城重鎮南頭古城與(yu) 今日深圳經濟特區的“前世今生”。

  若從(cong) 空中俯瞰,這一方天地的景象恰與(yu) 這楹聯相合——在深圳最繁華的主幹道深南大道旁,飽經風霜的明代城牆仿佛將空間一分為(wei) 二,一邊是高度發達的繁華都市,另一邊則是古色古香的嶺南街巷。

  作為(wei) “粵東(dong) 首郡,港澳源頭”,這座約24.2萬(wan) 平方米的古城,不僅(jin) 是深港地區文物最為(wei) 豐(feng) 富的區域之一,也是深港曆史滄海桑田的記錄者和見證人,更是深圳這座“創新之城”海納百川、革故鼎新的精神承載者。

  除了訴說曆史,這裏還在上演著一場集文物活化、舊城更新、社區新生為(wei) 一體(ti) 的有機試驗。

  走進南頭古城,道路兩(liang) 側(ce) ,一座座古建築以廣府風格為(wei) 基調,吸收明、清、民國等不同時期的客家、潮汕、南洋風格,曆史風韻撲麵而來。在擁有濃濃傳(chuan) 統文化味的場域中,一場場融合現代設計元素的文化活動、藝術展覽全年上演,多元、包容的氛圍讓無數靈感在這裏碰撞,人們(men) 在街區中自由地進行辦公創作、藝術創想、聊天交流、休閑娛樂(le) ,激發著一批又一批年輕人續寫(xie) 未來。

  “我們(men) 不約而同來到這裏,在新的階段創造新的東(dong) 西,甚至定義(yi) 未來深圳的生活,投擲對這座城市的感情,這都是這座古城帶來的積極作用。”已在古城中居住工作了兩(liang) 年多的海歸青年創業(ye) 者高磊堅定地說。

  “南頭承載著我父輩拚搏開拓的精神。”此地土生土長的居民孔祥偉(wei) 指著古韻悠悠的街道和建築說,“政府改善了古城的環境後,我和家人立即搬了回來。在這裏,我能時時提醒自己和下一代要勤勞,要奮鬥。”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對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有積極作用。”南方科技大學全球城市文明典範研究院副教授陳能軍(jun) 認為(wei) ,深圳坐落於(yu) 南海之濱,其曆史上海洋文化的開放性、流動性、進取性和跨文化等特征,與(yu) 當代在改革開放中探索新路、鑄就奇跡,乃至形成獨特的“奮鬥者精神”文化特質有著密切聯係。

  現在的深圳,在傳(chuan) 統文化曆史的創造性活化利用中,讓曆史與(yu) 未來深度交融、開放與(yu) 包容深度踐行。

  在龍華區,經過精心修繕和設計的觀瀾古墟,將200多年前的商埠文化和現代業(ye) 態融合,重現觀瀾古寺、宗祠、碉樓、公益酒家、百年榕樹以及賣布街、南門街等古墟曆史景觀,90%的商鋪都是具有百年曆史的老鋪麵,50%以上的商業(ye) 都是文化類業(ye) 態。小鎮曆史文化資源串珠成鏈,串聯起人們(men) 共同的曆史文化記憶。

  文脈賡續,弦歌不輟,近代商埠的開放文化在這裏再一次啟航。“在這裏,你能感受到人和人的距離非常近,隻要你願意去走進、去挖掘,生活擁有更多種可能性。”梅逍遙品牌服務工作室主理人肖枚告訴記者,在這種傳(chuan) 統文化的活化中,曆史感和親(qin) 切感也油然而生,她自己從(cong) 上海轉戰深圳紮根創業(ye) ,“不少華僑(qiao) 從(cong) 海外歸來,看到如今家鄉(xiang) 的老村重現興(xing) 盛,也非常欣慰和自豪”。

   2.數字文化,引領發展

  走進位於(yu) 深圳科技園的華強方特集團,來到華強方特動漫公司的製作產(chan) 線,數百個(ge) 工位上的電腦飛速運轉,每位員工都麵對兩(liang) 塊屏幕忙碌著。

  “每年春節,動畫大電影《熊出沒》主要在這裏製作。”公司技術中心工程師李璐伶介紹,從(cong) 2014年開始,《熊出沒》係列電影已經陪伴觀眾(zhong) 走過10年,尤其是這些年在春節檔上演,取得了不俗成績。

  “我們(men) 一直努力踐行‘守正創新’。”華強方特集團執行總裁尚琳琳表示,該係列電影始終堅持合家歡的觀眾(zhong) 定位,既講孩子喜歡的故事,也讓故事打動成人。同時,每一年的新作品都力求創新,要在情節、架構、內(nei) 容呈現、立意、視聽等各方麵刷新上一部的水平。“隻有不斷創新,創作更好的作品,才能符合觀眾(zhong) 日益提升的審美與(yu) 觀影需求。”尚琳琳說。

  誰能想到,就在2017年華強方特動漫公司計劃將《熊出沒》大電影從(cong) 寒假檔改到春節檔時,謹慎的外部投資方都不看好。“我們(men) 是生在深圳、長在深圳的文化科技企業(ye) ,敢闖敢試的精神在我們(men) 企業(ye) 也很鮮明。”尚琳琳說,不懼競爭(zheng) 、敢於(yu) 創新的方特動漫果斷進入春節檔,當年就實現了票房收入翻一番。

  如今,《熊出沒》大電影在德國、英國、俄羅斯等7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持續上映,其中《熊出沒·原始時代》登陸歐洲的德語區,覆蓋超500塊銀幕,創國產(chan) 動畫德國票房新高。“我們(men) 講的是人類共通的情感故事,從(cong) 策劃階段就預備著在國際發行,希望有更多海外觀眾(zhong) 喜歡中國動畫。”尚琳琳說。

  從(cong) 深圳走向世界的還有數智競技機器人。2023年12月,由玄智科技讚助的烈鵬俱樂(le) 部在海外舉(ju) 辦的國際競技機器人大賽上成功奪冠。烈鵬俱樂(le) 部來自深圳,玄智科技則是深圳龍崗數字創意產(chan) 業(ye) 走廊的後起之秀。

  玄智科技創始人、哈爾濱工業(ye) 大學機器人研究所的90後博士李蘊洲喜歡用賽車的比喻,來向人解釋數智競技:相比於(yu) 幾輛賽車在跑道上風馳電掣,幾個(ge) 特製的機器人在賽倉(cang) 裏的激烈廝殺顯然更考驗實力。李蘊洲告訴記者,數智競技機器人運動起源於(yu) 1994年,如今賽事內(nei) 容已覆蓋兩(liang) 百多個(ge) 國家和地區。

  看似一家純科技企業(ye) ,但李蘊洲的口中離不開“文化”這個(ge) 詞。他表示玄智科技一方麵注重產(chan) 品打造,希望讓科技體(ti) 育運動觸手可及,另一方麵則注重內(nei) 容創造,希望發掘工程文化。“我們(men) 想打造工程師IP、工程文化IP,讓傑出的工程師走到聚光燈下,通過綜藝、影視節目等多種傳(chuan) 播載體(ti) ,向大眾(zhong) 傳(chuan) 播正能量的文化導向,為(wei) 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助力。”李蘊洲自信地說。

   3.興(xing) 文化產(chan) 業(ye) ,強經濟活力

  用文化提升經濟活動的附加值、激活創造力、提升發展品質,能為(wei) 文化產(chan) 業(ye) 本身打開新天地,也能增強經濟發展韌性和活力。

  “相比以前單純的逛街購物,現在大家更重視精神生活和文化消費,越來越追求功能價(jia) 值之外的情感價(jia) 值和文化價(jia) 值。”專(zhuan) 程前來坪山大劇院觀看演出的市民黃女士告訴記者,如今,她和朋友們(men) 都更喜歡融合了文化體(ti) 驗的消費活動,例如觀展、看劇、讀書(shu) 之餘(yu) 品茶吃飯、購買(mai) 文創產(chan) 品。

  在深圳東(dong) 部“半邊山水半邊城”的坪山區,氣派的坪山大劇院、坪山美術館、坪山圖書(shu) 館這一“文化聚落”占據“C位”,每到周末,區域總是人流如織。以“文化聚落”為(wei) 依托,坪山正成為(wei) 深圳上升勢頭最強勁的文化高地。

  “圖書(shu) 館不隻是一個(ge) 存放和借還圖書(shu) 的物理實體(ti) ,更應該是營造閱讀風氣和培養(yang) 讀書(shu) 品位的精神主體(ti) 。”坪山圖書(shu) 館館長周國平說。“與(yu) 周國平共讀一本書(shu) ”“大家書(shu) 房”會(hui) 客廳、“書(shu) 話坪山”主題沙龍……坪山圖書(shu) 館的一係列品牌活動,引來無數讀者與(yu) 名家作者麵對麵對話。

  同樣,大劇院、美術館也成為(wei) 吸引人氣、滋養(yang) 文藝、浸潤人心的平台——《永不消逝的電波》、經典版《暗戀桃花源》等近百場劇目上演;文化機構龍馬社在坪山創排的原創劇目《肖申克的救贖》中文版話劇在坪山大劇院首發;基於(yu) 馬巒山客家古村落打造的“長守戲劇公社”,集納劇場、戲劇工作室、民宿、圖書(shu) 館等形式,預計2024年上半年試營業(ye) ……

  一組數據直觀反映了文化繁榮、業(ye) 態創新帶來的新動能——2023年,坪山區規模以上營利性服務業(ye) 實現營業(ye) 收入83.89億(yi) 元,增長50.2%。其中,文化、體(ti) 育和娛樂(le) 業(ye) 營業(ye) 收入增幅達到50%以上;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249.67億(yi) 元,增長26.3%。

  “文以化人,文化消費通過產(chan) 品和服務傳(chuan) 達價(jia) 值觀念、人文素養(yang) 和思想情感,創造經濟收益,更充實了人們(men) 的精神世界,提升文化自信。”陳能軍(jun) 表示。

  2024年春晚,來自深圳的原創舞劇《詠春》精彩片段大放異彩。該舞劇對武術文化、嶺南文化等進行了創造性轉化,“叫好”又“叫座”,已完成了全國百場巡演,並走向海外,實現了文藝故事與(yu) 深圳城市精神的共振。

  據了解,目前深圳正在通過深挖深圳元素,大力涵養(yang) 深圳文藝生態,擦亮“深圳出品”文藝IP;除了扶持原創文藝精品創作,還舉(ju) 辦深圳讀書(shu) 月、“吾城吾歌”、深圳設計周、“一帶一路”國際音樂(le) 季等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標杆性品牌文化活動,推動深圳文藝產(chan) 業(ye) 賦能升級,助力創建國際演藝之都。

  以文興(xing) 業(ye) ,以文化城。如今的深圳,正借助文化產(chan) 品的供給側(ce) 改革,讓群眾(zhong) 獲得精神上的享受與(yu) 富足,也在發展實踐中構建符合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人文經濟格局。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26日 05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