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亞洲 機遇中國
光明日報博鼇3月26日電 光明日報記者 曹元龍 王軒堯
春日博鼇,草木蔥鬱,萬(wan) 物勃發。26日上午,當記者步履匆匆提前走進會(hui) 場時,已經座無虛席。這是本屆博鼇亞(ya) 洲論壇的首場活動——年會(hui) 新聞發布會(hui) 暨旗艦報告發布會(hui) 。報告指出,2024年仍將是全球經濟動蕩和分化的一年,亞(ya) 洲經濟外部環境嚴(yan) 峻、內(nei) 部挑戰猶存,但經濟增長和一體(ti) 化的動能依然強勁,總體(ti) 經濟表現值得期待。
這一結論基於(yu) 對經濟全球化的曆史大勢、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大勢、各國互利共贏的合作大勢的判斷,也呼應了本屆論壇的主題“亞(ya) 洲與(yu) 世界:共同的挑戰,共同的責任”。強調“挑戰”與(yu) “責任”,凸顯出應對全球治理赤字、地緣熱點升級、“脫鉤斷鏈”鼓噪等問題的緊迫性;而冠以“共同”,則將亞(ya) 洲與(yu) 世界緊緊聯結起來,展現出同舟共濟以克時艱的願望。
在論壇新聞中心,一麵回顧牆上,記錄著自2001年創立以來的曆屆年會(hui) 主題,反映出論壇對時代脈搏的深刻把握,對時代命題的深入思考。一路走來,論壇始終聚焦前沿問題、碰撞智慧火花、凝聚前行共識,見證著亞(ya) 洲合作的深化,見證著亞(ya) 洲影響力的迅速提升,更見證著命運共同體(ti) 這一中國主張逐漸成為(wei) “亞(ya) 洲共識”。在博鼇,可以感受到命運與(yu) 共的滿目春天。
共謀發展機遇,團結合作春潮澎湃。人類剛走出世紀疫情陰霾,又麵臨(lin) 新的傳(chuan) 統安全風險;全球經濟複蘇仍脆弱乏力,又疊加發展鴻溝加劇的矛盾;氣候變化等治理赤字尚未填補,數字治理等新課題又擺在麵前……本屆論壇設置了“世界經濟”“科技創新”“社會(hui) 發展”“國際合作”以及“共迎挑戰”板塊,每個(ge) 板塊的議題均體(ti) 現團結促發展主旨。來自6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近2000名代表通過對不同議題的深入探討,求證直麵挑戰、共擔責任是國際社會(hui) 的共同利益,團結合作、共謀發展是建設命運共同體(ti) 的必然選擇。
共尋發展動能,開放共贏春色滿園。當前世界經濟複蘇乏力,既源於(yu) 宏觀政策失調、南北鴻溝等“舊病未治”,也有“新疾之困”,經濟問題政治化、科技問題工具化、經貿問題泛安全化等保護主義(yi) 行為(wei) 嚴(yan) 重擾亂(luan) 產(chan) 供鏈穩定暢通。本屆論壇上,無論是贏得陣陣掌聲的演講分享,還是獲得廣泛關(guan) 注的旗艦報告,開放合作、互利共贏都是關(guan) 鍵詞。正如新加坡前副總理黃根成在論壇上表示,打造有韌性的經濟與(yu) 保持開放並不衝(chong) 突,開放讓各國受益,封閉市場對任何一個(ge) 國家都沒有好處。各國仍然需要經濟全球化,為(wei) 當前和關(guan) 乎未來的問題尋找合作解決(jue) 方案。
共享發展成果,機遇中國春意盎然。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新質生產(chan) 力加速形成。在與(yu) 會(hui) 嘉賓看來,向“新”而行的中國經濟積極擁抱世界,將為(wei) 各國發展帶來更多機遇。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在“減少貿易碎片化”論壇上指出,中國產(chan) 業(ye) 升級符合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中國將利用國內(nei) 外資本推動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穩定快速發展的中國將繼續成為(wei) 世界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
攜手共進,人心向合。在世界對經濟複蘇的渴望、對和平穩定的向往更為(wei) 強烈之際,向著構建命運共同體(ti) 目標不斷邁進的亞(ya) 洲,將為(wei) 開創更加美好繁榮的未來帶來無限春光。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27日 1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