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玉米市場走勢如何
自去年9月以來,玉米市場價(jia) 格低迷,累計下跌532元/噸,跌幅達18.1%。今年1月底和春節期間,玉米價(jia) 格觸底反彈,但回升幅度有限。進入3月,玉米價(jia) 格相對平穩。玉米價(jia) 格持續下跌的原因是什麽(me) ?玉米進口對國內(nei) 市場影響如何?未來玉米價(jia) 格走勢將會(hui) 怎樣?
飼料需求左右價(jia) 格走勢
造成此前玉米價(jia) 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春節前豬肉價(jia) 格不及預期,拖累了玉米飼料需求。加上小麥價(jia) 格快速下跌,市場看空氛圍濃厚,多數企業(ye) 提前停機回家過年,開機率同比下降,玉米價(jia) 格走低。
1月底和春節期間,玉米價(jia) 格反彈,主要由於(yu) 豬價(jia) 回升,加工企業(ye) 為(wei) 春節備貨,帶動部分需求增加。同時,雨雪天氣使得流通糧源偏緊,價(jia) 格上漲,企業(ye) 開始積極入市收糧,市場價(jia) 格逐漸企穩。
以此來看,上半年生豬行業(ye) 去化程度以及下半年回升速度,決(jue) 定了飼料需求情況,進而左右著玉米價(jia) 格走勢。
去年,全國飼料產(chan) 量再創新高。據中國飼料工業(ye) 協會(hui) 發布的數據,2023年全國工業(ye) 飼料總產(chan) 量達32162.7萬(wan) 噸,比上年增長6.6%。玉米在配合飼料中的比例與(yu) 上年持平,因此去年全年玉米飼料消費量同比有所增加。
去年各品種飼料產(chan) 量大多均同比增長,而豬飼料從(cong) 絕對量和增幅上來說仍是主力,主要原因是生豬行業(ye) 在普遍虧(kui) 損之下仍維持較高產(chan) 能。近年來,生豬行業(ye) 集中度提升明顯,散戶退出趨勢持續。規模化的養(yang) 殖主體(ti) 固定資產(chan) 投資較大,在豬價(jia) 下行周期時,壓縮產(chan) 能的能力和意願相比小養(yang) 殖戶偏弱,去產(chan) 能的速度會(hui) 更慢。此外,大型豬企融資能力更強,但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也達到相對較高水平。這一特征也導致豬周期內(nei) 產(chan) 能變動更小。因此,生豬產(chan) 能仍維持在較高水平,飼料產(chan) 量也創新高。
同時,飼料行業(ye) 集中度也在提高。據中國飼料工業(ye) 協會(hui) 數據,2023年全國10萬(wan) 噸以上規模飼料生產(chan) 廠達1050家,比上年增加103家;合計飼料產(chan) 量19647.3萬(wan) 噸,比上年增長13.0%,在全國飼料總產(chan) 量中的占比為(wei) 61.1%,比上年提高3.5個(ge) 百分點。這也導致飼料產(chan) 量更加堅挺。
今年飼料消費是否有支撐,關(guan) 鍵在於(yu) 生豬產(chan) 業(ye) 的產(chan) 能去化程度,需要重點關(guan) 注母豬存欄、仔豬出生數量,以及凍品、二次育肥入場等變量。預計今年上半年生豬產(chan) 能去化將繼續推進。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數據顯示,今年1月能繁母豬存欄量為(wei) 4067萬(wan) 頭,連續4個(ge) 月環比下降,同比下降6.9%,為(wei) 近3年最低值,但仍高出正常保有量110萬(wan) 頭,生豬供給基本麵並未發生根本改變。隨著下半年產(chan) 能消化,豬價(jia) 有望回升,刺激二次育肥和新一輪產(chan) 能構建,利多飼料消費。
如果考慮飼料企業(ye) 集中度提升的影響,大企業(ye) 傾(qing) 向於(yu) 多建產(chan) 能擴大市場份額,飼料產(chan) 量有可能繼續創造紀錄,這將進一步提振玉米消費。
除了飼料消費,今年深加工消費穩中有增,但總規模變化不大。2023年,井噴式恢複的餐飲消費對玉米加工業(ye) 產(chan) 品,尤其是玉米澱粉消費有所促進。據機構測算,截至去年12月底,玉米澱粉開機率最高升至71%左右,較上年同期高約15個(ge) 百分點。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專(zhuan) 家預警委員會(hui) 發布的供需報告預測,2022/23年度我國玉米深加工消費量估算值為(wei) 8100萬(wan) 噸,同比增長100萬(wan) 噸,2023/24年度預測值為(wei) 8238萬(wan) 噸,繼續保持小幅增長。
進口替代影響不斷加深
除了消費因素,進口量增加對玉米市場影響也較大。
數據顯示,我國玉米進口量連續3年超2000萬(wan) 噸,為(wei) 保障國內(nei) 供應起到重要作用。2023年,我國進口玉米2713萬(wan) 噸,同比增長31.6%。2023年9月以來,玉米單月進口同比明顯回升,10月漲幅超200%,11月超380%,12月超470%,9月至12月累計進口1221萬(wan) 噸,占全年比例達45%,呈現前低後高的態勢。價(jia) 格走勢正好相反,8月開始,玉米單月價(jia) 格連續同比下跌。
進口替代對國內(nei) 玉米市場的影響不斷加深,其規模和調節彈性日益加大。一是近年來玉米和粗糧進口占比明顯提升。2020年開始,我國玉米進口量占糧食進口總量的比例明顯提高,近3年漲幅均值超過15%。2021年至2023年,我國玉米年度進口量分別為(wei) 2835萬(wan) 噸、2062萬(wan) 噸以及2713萬(wan) 噸,每年平均進口量約2537萬(wan) 噸。2023年粗糧(玉米、大麥和高粱)總計進口4366萬(wan) 噸,占全年糧食進口總量的27%。
二是進口來源多元化,調節彈性提升。多年來,美國和烏(wu) 克蘭(lan) 是我國玉米進口的主渠道,占比超過90%。2023年1月至8月,美國和烏(wu) 克蘭(lan) 仍是我國主要進口來源國,但9月至12月巴西玉米大量到港改變了這一格局。2023年全年我國自巴西累計進口玉米1280.6萬(wan) 噸,遠超年初500萬(wan) 噸的預期,占我國進口玉米總量的47.2%,其中,9月至12月累計進口1028萬(wan) 噸,占全年進口量的80.3%。巴西取代美國,成為(wei) 我國2023年最大的玉米供應國。值得關(guan) 注的是,2023年我國從(cong) 保加利亞(ya) 、俄羅斯、緬甸、南非幾個(ge) 國家進口玉米總量158.1萬(wan) 噸,同比大增263%,占我國玉米進口總量的5.8%,進口來源趨於(yu) 多樣化。
2024年,全球玉米供應充足,美國、巴西等國的玉米進口到港完稅價(jia) 已全麵低於(yu) 2000元/噸,價(jia) 格優(you) 勢明顯。盡管今年一季度粗糧進口量環比或減少,但可供應的低價(jia) 糧源規模大。從(cong) 全年來看,粗糧進口量預計將維持在4000萬(wan) 噸以上水平,較低的進口價(jia) 格對國內(nei) 玉米市場形成抑製。
不確定性因素仍然較多
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發多發。盡管當前的厄爾尼諾現象正在逐漸減弱,但未來幾個(ge) 月仍將繼續影響全球氣候。從(cong) 種子到生產(chan) 、儲(chu) 存和運輸等全產(chan) 業(ye) 鏈渠道都要根據天氣變動作出相應調整,以確保糧食安全。此外,地緣政治衝(chong) 突等問題也不可避免。紅海危機等因素有可能導致國際糧價(jia) 回升、貿易量縮減。
根據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對2023/24年度全球穀物貿易量的預測,3月下調至4.684億(yi) 噸,預計將比2022/23年度水平減少1.8%。全球經濟運行情況是否好於(yu) 預期、美聯儲(chu) 何時降息等問題也將顯著影響大宗商品價(jia) 格。
2024年,玉米市場或將回歸低庫存模式,難以重返2020年至2022年快速拉升的牛市行情。但目前底部也已顯現,短期內(nei) ,多空博弈下價(jia) 格趨於(yu) 窄幅波動。3月,玉米市場仍將處於(yu) 供大於(yu) 求的狀態,但隨著售糧壓力集中提前釋放,上遊供應減少,在渠道庫存偏緊和需求回暖等因素支撐下,供需格局可能出現反轉,這一階段玉米價(jia) 格有走強的空間。飼用消費、國內(nei) 外替代糧源情況以及市場情緒等都決(jue) 定著其漲幅的大小。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鄭文慧 作者係廣東(dong) 華南糧食交易中心資深分析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