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餐具消毒衛生亂象威脅“舌尖安全”
提起消毒餐具,很多人都不陌生,餐具被包裹在塑料膜包裝內(nei) ,外包裝還多印有“消毒餐具,請放心使用”等字樣。這些消毒餐具的衛生狀況真的讓人放心嗎?近日,有媒體(ti) 根據市民提供的線索,派記者臥底進入了長沙市淨衛坊餐具消毒有限公司進行調查,發現現場衛生狀況令人觸目驚心,有工人違規操作令人作嘔。(3月28日《瀟湘晨報》)
餐館作為(wei) 大眾(zhong) 消費場所,其餐具被很多顧客使用,因此必須進行消毒處理,以確保衛生安全。我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條規定,餐具、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應當洗淨、消毒,炊具、用具用後應當洗淨,保持清潔;直接入口的食品應當使用無毒、清潔的包裝材料、餐具、飲具和容器。現實中,絕大部分餐館都有餐具消毒需求,不少餐飲單位會(hui) 購買(mai) 包裝封存好的消毒餐具套裝,這也進一步滋生了服務供給。市場上存在不少餐具消毒公司,為(wei) 餐館的餐具提供清洗和消毒服務。
國家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餐(飲)具集中消毒衛生規範》中規定,公共餐具集中清洗消毒的一般流程包括水除渣;分揀;洗滌劑化學去汙、消毒;多道噴淋+38℃以上水溫浸泡;80℃高溫浸泡;120℃高溫烘幹;感官檢驗;封裝;批次檢驗;合格出廠。正規的集中消毒,一個(ge) 餐具至少要洗23分鍾。如果餐具消毒都能按照上述規範進行,那麽(me) 消費者用餐就會(hui) 安心不少。但是,根據媒體(ti) 的報道,本應該讓人“放心使用”的消毒餐具卻出現不少問題。
餐具作為(wei) 直接接觸入口食品的工具,是否經過嚴(yan) 格清洗消毒,直接關(guan) 係到消費者身體(ti) 健康。餐具消毒亂(luan) 象存在安全隱患,一旦消費者使用不合格、不衛生的消毒餐具後,很容易出現健康問題。再對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餐(飲)具集中消毒衛生規範》就會(hui) 發現,媒體(ti) 披露的涉事公司有多項操作不符合規範要求。餐具消毒亂(luan) 象既威脅到消費者的“舌尖安全”,也給合作餐館“埋雷”。
這家餐具消毒企業(ye) 之所以無視“舌尖安全”、操作規範,原因是內(nei) 部管理混亂(luan) 、法治意識淡薄、責任心不強。記者暗訪發現,涉事企業(ye) 的所有工人均未佩戴口罩、頭罩或帽子作業(ye) ,也有工人未戴手套直接觸摸清洗後的餐具,進行包裝。但在工人們(men) 看來,餐具沒洗幹淨“很正常”,這也從(cong) 側(ce) 麵說明,工廠內(nei) 部缺乏對工人操作長期有效的監管措施。
這類企業(ye) 無視法規,還在於(yu) 衛生監督工作不到位。根據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的《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衛生監督工作規範》,市、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按照衛生監督檢查表,對本行政區域的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每年至少開展一次覆蓋全項目的檢查。如果監督檢查到位,或多些臥底式檢查,這類企業(ye) 對待食品安全不會(hui) 如此散漫。
根據上述規範,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違反《食品安全法》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條的規定給予處罰。即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五千元以上五萬(wan) 元以下罰款;情節嚴(yan) 重的,責令停產(chan) 停業(ye) ,直至吊銷許可證。希望有關(guan) 部門以媒體(ti) 報道為(wei) 線索,對上述企業(ye) 依法處置,使其認識到“舌尖安全”不容輕視。
另外,餐館在選擇餐具消毒企業(ye) 時,也要擦亮眼睛,並對合作企業(ye) 加強監督,因為(wei) 一旦餐具消毒不規範引發食品安全事件,也會(hui) 連累到餐館,影響餐館經營。(老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