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望遠鏡”在世界上首次觀察到引力子激發
記者28日從(cong) 南京大學獲悉,由該校物理學院杜靈傑教授領銜的國際團隊利用極端條件下的偏振光散射技術,在砷化镓量子阱中對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的集體(ti) 激發進行了測量,在世界上首次觀察到引力子激發,即引力子在凝聚態物質中的新奇準粒子。相關(guan) 研究成果3月28日在線發表於(yu) 《自然》雜誌。
引力子的研究,一直是物理學研究的終極問題之一。近年來,有理論物理學家提出,分數量子霍爾效應中可能存在著引力子激發,也被稱為(wei) 分數量子霍爾效應引力子。
“引力子激發是凝聚態物質中的一種準粒子或者集體(ti) 激發現象,它具有引力子特征,但不是一種真正的粒子。”杜靈傑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引力子激發作為(wei) 分數量子霍爾效應幾何理論的重要結論,對凝聚態物理研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yi) 。但遺憾的是,分數量子霍爾效應引力子,像是個(ge) 謎一樣的存在,人們(men) 此前一直沒有發現。
2019年,杜靈傑團隊在分數量子霍爾效應中發現了一種新的集體(ti) 激發,這一結果隨即被理論物理學家認為(wei) 可能是分數量子霍爾效應引力子,並提出了檢測該引力子的關(guan) 鍵自旋測量方案。
尋找分數量子霍爾效應引力子,成為(wei) 杜靈傑團隊新的目標。他們(men) 花費3年多時間,在南京大學自主設計、組裝了一台極低溫強磁場共振非彈性偏振光散射係統。該係統像一個(ge) 特殊的“望遠鏡”,有兩(liang) 層樓高,可以在零下273.1攝氏度下,捕捉到最低達10G赫茲(zi) 的微弱激發現象,並判斷其自旋。
“依靠這一利器,我們(men) 在砷化镓半導體(ti) 量子阱中成功觀測到分數量子霍爾效應引力子。團隊通過共振非彈性光散射,測量到了最低能量長波集體(ti) 激發,並通過改變入射和散射光的自旋,觀察到該激發具有自旋2的特性。”杜靈傑說,這些結果從(cong) 自旋、動量和能量角度充分提供了引力子激發的實驗證據。這些發現,是引力子這一概念被提出以來,首次在實驗上發現具有引力子特征的準粒子。實驗結果為(wei) 在凝聚態係統中研究量子引力相關(guan) 物理開辟了新的視野,為(wei) 拓撲量子計算的分數態波函數驗證奠定了實驗基礎,開辟了拓撲關(guan) 聯物態幾何效應實驗研究的新方向。(記者金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