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從淮劇小鎮到景區實景演出——藝術添彩江蘇旅遊

發布時間:2024-03-29 14:44:00來源: 中國旅遊報

  舞台上,建湖縣淮劇團演員們(men) 表演含蓄蘊藉、唱腔剛柔相濟,淮劇經典折子戲《孝燈記》《秦香蓮》《梁祝》等精彩唱段輪番上演;舞台下,觀眾(zhong) 們(men) 熱烈的掌聲此起彼伏,不少人高呼“再來一個(ge) ,還想再聽!”近日,九龍口文化開放日折子戲專(zhuan) 場在江蘇建湖九龍口旅遊度假區淮劇小鎮上演,昔日廢棄的老糧倉(cang) 搖身一變,成了遊客欣賞淮劇的糧倉(cang) 藝術中心。欣賞完淮劇,遊客從(cong) 糧倉(cang) 藝術中心出發,打卡這座以獲得文華獎的淮劇《小鎮》為(wei) 藍本、以淮劇文化為(wei) 核心的藝術生活古鎮。

  淮劇小鎮是江蘇以藝術添彩旅途的一個(ge) 縮影。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啟說走就走的藝術之旅,“藝術+旅遊”也正在成為(wei) 遊客體(ti) 驗“水韻江蘇”的全新方式。

  藝術推廣添支點

  園內(nei) 亭台樓閣變成一座座精心布置的舞台,《牡丹亭》《遊湖》等戲曲相繼上演,遊客則化身賓客,在“王府管家”的引導下,一步一景、一曲一戲、踏樂(le) 而行,“穿越時空”參加一場600年前的婚禮。演出中還特別設置了“選親(qin) ”環節,由遊客決(jue) 定故事的男主人公最終是與(yu) 情投意合的小姐還是門當戶對的千金喜結連理……今年春節假期,沉浸互動戲曲園林實景演出《金陵·王府往事》回歸,遊客走進夜色中的南京瞻園,於(yu) 園林之中欣賞傳(chuan) 統戲曲之美。

  《金陵·王府往事》由大明文化實業(ye) 有限責任公司、南京演藝集團、南京市越劇團,以及南京市博物總館共同打造。南京市越劇團副團長張玲介紹,演出圍繞明朝中山王徐達的孫兒(er) 徐澄娶親(qin) 的故事展開,根據園林布局,將傳(chuan) 統戲曲植入古典園林,360度實景呈現,同時增加互動環節,讓觀眾(zhong) 近距離接觸戲曲。張玲說,傳(chuan) 統戲曲畢竟受眾(zhong) 相對局限,特別是地方劇種,還麵臨(lin) 著南北差異的影響。而《金陵·王府往事》通過與(yu) 旅遊的融合,讓不同群體(ti) 看到、接受、喜愛越劇這一傳(chuan) 統戲曲,自開演以來,深受年輕遊客和親(qin) 子家庭的歡迎。

  在常州,園林實景版錫劇《半園·珍珠塔》同樣也因融合而煥發光彩,為(wei) 市民遊客帶來了百年錫劇的全新打開方式。常州市錫劇院副院長王勝標介紹,常州是錫劇的發源地之一,錫劇非常能反映常州的地方文化,同時,演出又選用了家喻戶曉的傳(chuan) 統戲《珍珠塔》,並經過改良加工,融入了許多現代元素,變得互動性、體(ti) 驗性更強,更加年輕化。自去年開演以來,每場40人的票基本賣光。

  王勝標坦言,以前,常州市錫劇院一般在劇院演出,也會(hui) 到社區、鄉(xiang) 村搭台“送戲”,而《半園·珍珠塔》是一次與(yu) 旅遊常態化融合的實踐。“我們(men) 在每場演出後會(hui) 收集遊客反饋,從(cong) 反饋來看,資深戲迷不但不會(hui) 覺得破壞了傳(chuan) 統文化,還會(hui) 驚喜於(yu) 錫劇的改變;年輕人對錫劇則從(cong) 不了解到了解。《半園·珍珠塔》對錫劇的推廣起到了積極作用。”

  景區演藝有看點

  當藝術與(yu) 旅遊融合,景區也變得更有看點。無錫拈花灣景區《拈花一笑》自2020年推出至今,已演出超過3000場次,廣受遊客好評;鹽城東(dong) 台西溪旅遊文化景區《天仙緣》實景演出,以董永和七仙女的愛情傳(chuan) 說為(wei) 藍本,用恢宏的場景製作,重現了仙凡愛戀的夢幻情境;揚州瘦西湖風景區《二分明月憶揚州》大型沉浸式夜遊項目,為(wei) 遊客帶來了光影詩畫、交互場景、千燈夜市等業(ye) 態融合的夜遊體(ti) 驗……這些知名景區的演藝項目,已成為(wei) 一張張靚麗(li) 名片。

  以往缺乏夜遊產(chan) 品的徐州雲(yun) 龍湖景區,在去年3月迎來了《彭城風華》大型湖島實景演出。演出以蘇軾擔任徐州知州時的故事為(wei) 背景,通過四幕、八大場景、近百名演員的演繹,讓遊客沉浸式感受一幅活化的彭城長卷。出品方徐州市文化旅遊集團旗下徐州彭城風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龔磊介紹,雲(yun) 龍湖景區擁有好山好水好資源,《彭城風華》開演後,截至去年年底已經接待12萬(wan) 人次觀演,更多遊客來到雲(yun) 龍湖周邊夜遊,直接帶動湖周邊消費,特別是湖邊的酒店常常一房難求。

  淮劇小鎮更是打破時間的局限,為(wei) 遊客打造了全天候的藝術之旅。九龍口旅遊度假區管理辦公室主任、黨(dang) 工委書(shu) 記唐城介紹,2016年淮劇《小鎮》奪得第十五屆文華大獎後,度假區就敏銳地意識到其中蘊含的機遇,而後便在沙莊這座千年古村還原了18個(ge) 《小鎮》劇中的場景,淮劇小鎮也在後來應運而生。小鎮以淮劇《小鎮》為(wei) 藍本,按照“修舊如舊,建新如舊”的思路,成為(wei) 集淮劇傳(chuan) 承、淮劇演出、藝術展覽、主題餐飲等多元業(ye) 態於(yu) 一體(ti) 的藝術生活古鎮。

  唐城說,目前,淮劇小鎮已有淮劇、雜技等8個(ge) 非遺項目常駐展示展演,糧倉(cang) 藝術中心、沙莊戲苑、沙莊舊市等特色鮮明的旅遊項目,吸引遊客“願意來、反複來”。今年春節期間,度假區日均人流量近10萬(wan) 人次,旅遊收入過億(yi) 元。“淮劇小鎮極大地豐(feng) 富了度假區的旅遊內(nei) 容,提升了遊客的體(ti) 驗,同時也帶動了度假區的文旅消費,隨著遊客數量的增加,當地的餐飲、住宿、購物等從(cong) 中受益。”

  深度融合增亮點

  “藝術+旅遊”為(wei) 美育搭建了新舞台,也為(wei) 文旅消費注入了新活力,與(yu) 此同時,如何實現深度融合也成為(wei) 江蘇文旅業(ye) 界關(guan) 注的重點。

  龔磊認為(wei) ,景區演藝是非標產(chan) 品,設備、場景、劇情、運營等是很難完全做到標準化的。當下,各地都在嚐試景區演藝,將藝術植入景區,當然也存在跟風情況,但根本還是產(chan) 品的質量,好的產(chan) 品才能獲得市場認可。藝術始終是以人為(wei) 本的,舞蹈、戲曲等演出形式還是要真人演出才更有感染力,同時加上科技植入、觀演形式創新,才能為(wei) 遊客帶來更好的體(ti) 驗。

  “對於(yu) 常州市錫劇院來說,《半園·珍珠塔》是一次實驗,我們(men) 通過這個(ge) 演出來看遊客是否喜歡、對推廣錫劇是否有積極作用。”王勝標說,戲曲成為(wei) “網紅”有一定的偶然性,而最基礎的工作還是要保證質量,要在保證演出完整性、觀演流暢性的基礎上,根據景區特點找到最合適的融合方式。

  唐城認為(wei) ,淮劇小鎮為(wei) 淮劇的傳(chuan) 承提供了新的平台。在這裏,淮劇和雜技得到了更加廣泛的傳(chuan) 播和推廣,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關(guan) 注和參與(yu) 。同時,淮劇小鎮還通過數字化和科技手段對淮劇進行創新性發展,讓這一傳(chuan) 統藝術形式煥發出新的活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度假區的文化氣質被進一步塑造,我們(men) 還欣喜地看到淮劇小鎮對當地村民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不僅(jin) 使村民有了更多的就業(ye) 機會(hui) 和收入來源,更提升了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使村民獲得了更加舒適、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唐城說。(本報記者 邰子君)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