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給本科生上課,此景令人向往
【光明時評】
作者:諸葛龍(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最近,網紅校長王樹國卸任與(yu) 履新的消息刷屏,他此前在央視《開講啦》中的一段話也被很多人轉發。在節目中,王樹國說:“西安交大的硬件相對是比較陳舊的,但學校有一個(ge) 特別好的育人環境,院士親(qin) 自在講台上給本科生上課,這在國內(nei) 是很少見的。一般功成名就的大師能偶爾給學生做一場講座就很不錯了,竟然能夠孜孜不倦地把一門課給講下來,這就是西安交大的傳(chuan) 統。”
院士給本科生上課的場景,在西安交大並不鮮見。去年就有媒體(ti) 報道,該校八旬高齡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傳(chuan) 熱學》教材主編陶文銓堅持每學期給本科生或研究生講完一門完整的課程,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很多人感歎:“這就是行走的教科書(shu) 。”該校的鄭南寧院士,不僅(jin) 堅持給本科生上課,還給本科生悉心編寫(xie) 教材。也不光是西安交大,近年來,“武漢大學6名院士給本科生共上一門課”“北理工86歲兩(liang) 院院士仍堅持為(wei) 本科生上課”等新聞屢屢見諸報端,引發人們(men) 的廣泛關(guan) 注。這種關(guan) 注,折射出人們(men) 對大學教育的某種期待——希望年輕人在大學裏能夠受到更多大師、大家的直接影響。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一所大學的基礎設施、設備是否優(you) 良隻是次要方麵,最根本的是要有能夠對學生產(chan) 生深遠影響的大師。本科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本科教育的質量關(guan) 乎整個(ge) 高等教育的品質。院士給本科生上課受熱捧,一方麵是基於(yu) 人們(men) 對本科生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另一方麵是基於(yu) 一些高校、一些教授把給本科生上課當成“小兒(er) 科”的現實。
一段時期以來,在一些高校裏,給本科生上課的大多是資曆尚淺的年輕老師。一些有資曆、有經驗的教授則把更多精力用在做項目、帶博士、發論文上。很多人甚至認為(wei) 教授給本科生上課是“高射炮打蚊子——小題大做”。針對輕視本科生教學的情況,相關(guan) 部門曾出台措施,明確要求“把教授為(wei) 本科生上課、論文指導等納入本科教育評估”,推動我國高校教授、副教授給本科生上課比例的總體(ti) 提升。
褒揚西安交大等高校院士給本科生上課的傳(chuan) 統,並不是苛求所有院士都去給本科生上課,畢竟每個(ge) 院士研究的領域不同、擅長的工作不同、承擔的任務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人們(men) 褒揚這種傳(chuan) 統,實則是希望更多的大學能夠更加重視本科生培養(yang) 、提高本科生教學質量,努力把各種優(you) 勢資源引入本科生課堂,讓那些在某一領域有較深造詣的老師給學生傳(chuan) 授更多“幹貨”,讓他們(men) 得到真傳(chuan) 。
院士給本科生上課,此景令人向往。它不僅(jin) 讓人們(men) 看到了大學最美的樣子,而且賦予了人們(men) 對大學更美好的想象。建議相關(guan) 部門進一步健全“重視本科生教學”的評價(jia) 機製,使更多名家、大家爭(zheng) 相給本科生上課的生動景象在大學裏不斷湧現。繼而,讓承載著社會(hui) 厚望的大學真正成為(wei) 知識、思想和精神傳(chuan) 習(xi) 的殿堂。我們(men) 期待著,院士、名師、名家給本科生上課不再隻是少數幾所高校的傳(chuan) 統,而是一種中國大學的普遍氣象。
《光明日報》(2024年04月08日 0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