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海歸“點茶成金” 盤活六安瓜片
“茶二代”玩轉新媒體(ti)
女海歸“點茶成金” 盤活六安瓜片
4月初,正是六安瓜片新茶采摘時節,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走進位於(yu)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獨山鎮的徽六瓜片現代化茶葉生產(chan) 車間,師傅們(men) 正在依次進行炒生鍋、炒熟鍋、拉毛火、拉小火、拉老火等六安瓜片製作技藝,伴隨著大家熟練的操作,茶香四溢。
90後女“海歸”曾宇也在車間裏忙碌。她眉頭緊鎖、四處踱步。她告訴記者,自己思考的是4月初新茶上市後,如何吸引更多消費人群、拓展市場份額。
1米73的個(ge) 頭,戴著眼鏡,談吐文雅。初次見麵,很難將曾宇和一個(ge) 傳(chuan) 統老牌茶企聯係起來。然而,從(cong) 主播到財務再到新媒體(ti) 團隊負責人,曾宇返鄉(xiang) 4年來,將青春和家鄉(xiang) 茶產(chan) 業(ye) 緊密相連。
六安市裕安區是全國重點產(chan) 茶縣之一,全區共有茶園麵積7.58萬(wan) 畝(mu) 。“六安瓜片”產(chan) 於(yu) 附近山區和低山丘陵,具有悠久曆史底蘊和豐(feng) 厚文化內(nei) 涵,是通過獨特的傳(chuan) 統加工工藝製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葉,更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
1968年出生的曾勝春是曾宇的父親(qin) ,也是六安瓜片國家非遺技藝傳(chuan) 承人,他將半輩子時光奉獻給了茶葉行業(ye) ,這份情懷也影響了女兒(er) 的職業(ye) 選擇。
曾宇本科學的是多媒體(ti) 設計專(zhuan) 業(ye) ,在英國留學讀研期間,她攻讀營銷管理,她也想過未來去大城市做和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的工作,在父親(qin) 和家鄉(xiang) 召喚下,2019年年底,她選擇回鄉(xiang) 發展,接過父親(qin) 的衣缽。
“六安瓜片采製技藝非常講究,在品質和工藝上有極高要求。”小時候,曾宇跟著父親(qin) 走進車間觀看師傅們(men) 手工製茶,但她並不明白這份職業(ye) 的意義(yi) 。當她真正進入這一行,開始係統學習(xi) 這項非遺技藝時,她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情懷——她想去影響更多年輕人,讓年輕人回歸更本質的飲茶習(xi) 慣。
她所在的企業(ye) 擁有全國最大的六安瓜片生產(chan) 線,日均生產(chan) 1萬(wan) 斤六安瓜片鮮葉。但當下,消費者的選擇日趨多元,傳(chuan) 統企業(ye) 是否能跟上市場變化、滿足不同人群消費心理,成了擺在父女二人麵前的挑戰。
曾宇在自家企業(ye) 做過調研,線下購買(mai) 茶葉消費者的年齡段多集中於(yu) 40-50歲之間,多用作禮品,她決(jue) 定突破原有的目標群體(ti) ,通過直播帶貨來搶占市場份額、塑造品牌影響力。
一開始,曾宇負責包括直播、拍攝、剪輯、運營等在內(nei) 的所有事項,壓力大到失眠。她每天堅持連續直播4到6小時,直播間無人問津的時候,也會(hui) 心生疲憊、感到迷茫。為(wei) 此,她招募了6個(ge) 人組建專(zhuan) 業(ye) 小團隊,負責拍攝、文案、剪輯,幫自己分擔壓力。
但並非人變多了,茶葉銷量就能提上去。曾宇發現,要在直播中針對顧客消費痛點,修改和調整表達方式,進行針對性科普。比如,有網友留言表示,綠茶帶有寒性,喝了對胃部不好。她會(hui) 科普道:“六安瓜片生產(chan) 過程中,有一項非常重要且壯觀的工序叫‘拉老火’,茶工抬籃150次以上,經過160多攝氏度高溫烘烤,大大降低茶葉對胃部、味蕾的刺激。”
2020年,曾宇和當地政府部門、抖音平台合作了一場直播帶貨活動,實現單場500萬(wan) 元的銷售額,這給了她很大信心。
打那以後,曾宇在公司當了兩(liang) 年主播,實現新媒體(ti) 營銷從(cong) 0到1的積累,她又前往財務崗位鍛煉一年,2023年年底,回到新媒體(ti) 部組建團隊。
“我們(men) 電商平台客戶群體(ti) 大多集中於(yu) 30到35歲。”在她看來,傳(chuan) 統企業(ye) 要想破局,除了走高端化市場,還要想辦法打通下沉市場,這對供應鏈要求極高,不能為(wei) 了價(jia) 格而把品質降低。她決(jue) 定升級新媒體(ti) 營銷能力。
她首先強化團隊,孵化了10名本土00後主播。每年5月前後,她設計進行“日不落”直播——在茶葉相關(guan) 場所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直播;茶葉大規模上市後,主播走進茶廠直播,讓顧客對茶葉生產(chan) 過程一目了然;主播們(men) 還會(hui) 來到茶園中的生產(chan) 信息收集大屏旁,通過掃碼溯源,帶屏幕前的網友們(men) 觀看土壤、水質、空氣等茶園環境以及茶葉生長周期等數據。
在她看來,中國人骨子裏是喜歡茶的,奶茶、抹茶、茶皂等新產(chan) 品和元素不斷出現。年輕人隨著年齡增長,應該更加追尋茶的本源和本質,因此,要讓傳(chuan) 統茶葉迎合年輕消費者的需求。
對部分產(chan) 品,她建議采用偏年輕化的包裝風格,用小袋裝茶而非大罐包裝;口味方麵,將綠茶和茉莉花茶口味相結合,研發“茉莉綠茶”,她還將六安瓜片和其他茶類結合,實現多種口味搭配。
同時,她將品牌色調定為(wei) 天青藍,突破大紅、大紫、大綠等傳(chuan) 統印象中的茶企產(chan) 品顏色。在她建議下,企業(ye) 還應用了冷萃技術,讓年輕人隨時隨地、快速簡便地泡水喝茶。
4年積累,收獲初顯。2024年1月,茶葉線上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175%。目前,曾宇帶領的團隊已經有19個(ge) 人,基本都是00後,大家朝著共同目標努力。父親(qin) 曾勝春一直鼓勵、叮囑曾宇:“洞察市場,抓準目標群體(ti) 和潛在客戶,讓消費者喝上一杯好茶。”
曾宇記得,上大學時,有次她和父親(qin) 一起參加一場茶葉展會(hui) ,在現場,父親(qin) 很憧憬地對她說:“人一定要有夢想,女兒(er) 我要帶著你去實現我們(men) 的夢想。”當時,曾宇就覺得父親(qin) 是一個(ge) 有情懷、有夢想的人。
如今,她也有自己的奮鬥理想——讓中國十大曆史名茶之一的六安瓜片走出大山,打響知名度,被更多人知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