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集聚創新資源 塑造產業優勢

發布時間:2024-04-09 10:07:00來源: 人民日報

  去年海南省技術合同成交額超53億(yi) 元,同比增長超46%

  集聚創新資源 塑造產(chan) 業(ye) 優(you) 勢

  核心閱讀

  依托優(you) 質科研資源和多元創新主體(ti) ,合力攻堅科研難題;創新產(chan) 業(ye) 鏈合作機製,不斷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加快科技人才領域製度集成創新,打造科技人才引育體(ti) 係……近年來,海南省持續推進機製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正加快構建。

  

  海南崖州,距離三亞(ya) 市區50多公裏,過去是一個(ge) 人煙稀少的小村落。

  2018年,海南啟動建設自由貿易港,作為(wei) 標誌性項目之一的崖州灣科技城開始建設。在近期召開的中國種子大會(hui) 上,由崖州灣科技城牽頭成立的智慧南繁CRO(種業(ye) 合同研發外包服務模式)綜合服務平台正式啟動。該平台集科研、生產(chan) 、銷售、交流和成果轉化等服務資源於(yu) 一體(ti) ,是在農(nong) 業(ye) 育種領域內(nei) 的一次機製創新。目前,三亞(ya) 崖州灣科技城已集聚各類CRO服務主體(ti) 50餘(yu) 家。

  崖州灣科技城促進優(you) 質科研資源和多元創新主體(ti) 加速集聚,正是海南推進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的縮影。依托自由貿易港的政策支持,海南從(cong) 2021年起全麵實施“科技翻身三年行動”計劃。今年年初,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向種圖強、向海圖強、向天圖強、向綠圖強、向數圖強”的思路,持續推進機製創新,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改革管理體(ti) 製

  合力攻堅難題

  最近,崖州灣科技城三亞(ya) 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嶽震和同事們(men) 收到一個(ge) 好消息——“經過多次試驗,標準樣品的基因測序指標已經滿足結項要求了!”嶽震告訴記者,5年前,團隊與(yu)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yu) 工程研究所合作後入駐崖州灣科技城,如今取得了第一個(ge) 收獲。

  圍繞種業(ye) 、深海兩(liang) 大主題,崖州灣實驗室和中國科學院深海所就像巨大的“磁石”,為(wei) 科技城吸引了2800多家涉種芯研發、1000多家涉深海生物的科研團隊與(yu) 企業(ye) 在此落戶。

  “和過去相比,如今對於(yu) 課題立項、團隊組成、經費使用等,我都有決(jue) 定權。”今年春節假期,崖州灣實驗室玉米項目首席科學家、華中農(nong) 業(ye) 大學教授嚴(yan) 建兵把時間都花在了實驗基地裏。他負責的項目是“嚐試以玉米為(wei) 載體(ti) 提高蛋白質含量”這一基礎性難題。

  “越是基礎性難題,越需要打破以往的地域、單位限製,組成攻堅團隊共同破題。”中國科學院院士、崖州灣實驗室副主任楊維才介紹,實驗室自建成後便實行了“首席科學家負責製”,重大課題所需經費、隊伍組建等都由首席科學家決(jue) 策,通過改革科研管理體(ti) 製,打通產(chan) 學研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掃除了以往研究分散、各自為(wei) 戰等障礙。”楊維才說。據統計,目前實驗室已有11個(ge) 以種業(ye) 為(wei) 主攻方向的“首席科學家負責製”團隊。

  此外,崖州灣科技城實施“揭榜掛帥”,相關(guan) 企業(ye) 出題、科研團隊接單、第三方驗核時,不隻看論文數量和理論數據,還以產(chan) 業(ye) 環境下的實際效果為(wei) 重要參考。

  重創新更重保護。崖州灣科技城建立專(zhuan) 利、商標、版權、地理標誌、植物新品種等知識產(chan) 權綜合管理體(ti) 製,其中僅(jin) 農(nong) 業(ye) 植物新品種這一項,去年就完成2800件受理審查,占全國申請量的1/4。

  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崖州灣科技城已搭建起4個(ge) 國家級科創平台,涉種業(ye) 經營主體(ti) 收入總額突破67億(yi) 元。

  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

  創新合作機製

  從(cong) 文昌市清瀾港向北遠眺,便能看到矗立在椰林與(yu) 海洋間的海南國際商業(ye) 航天發射中心。當前,中心的一號發射工位已經竣工,二號發射工位正在建設中。“未來,沿著這條海岸線,我們(men) 還將建設更多航天發射工位。”海南國際商業(ye) 航天發射有限公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郭強說。

  商業(ye) 航天產(chan) 業(ye) 鏈的上遊是火箭製造,中遊是火箭發射,下遊是衛星運營和數據應用。海南國際商業(ye) 航天發射中心的建設補齊了中遊環節,如今下遊環節的發展也已推開,一批航天企業(ye) 入駐了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截至目前,在航天城注冊(ce) 的企業(ye) 已超2600家,其中航天類企業(ye) 超過500家。

  除了不斷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海南還持續創新合作機製,推動海口市與(yu) 博鼇樂(le) 城牽手,打破行政區劃界限,打造海南自貿港首個(ge) “飛地經濟”合作示範園區,使項目孵化與(yu) 落地生產(chan) 間更緊密地銜接。海口是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集中地,但缺少關(guan) 鍵核心技術與(yu) 品牌,博鼇樂(le) 城是自貿港政策賦能下的新藥、新品應用地,雙方合作形成了“研發+臨(lin) 床+製造+應用”的生物醫藥全產(chan) 業(ye) 鏈創新創業(ye) 服務體(ti) 係。去年,海南就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舉(ju) 辦了11場招商活動,簽約34個(ge) 項目,計劃總投資約66億(yi) 元。

  為(wei) 強化產(chan) 業(ye) 集聚,《海南自由貿易港鼓勵類產(chan) 業(ye) 目錄(2024年本)》日前印發實施,集成了一批在海南適用範圍較廣、經營主體(ti) 期盼程度較高的政策。新增的產(chan) 業(ye) 主要集中於(yu) 當地發展急需的新能源、醫藥健康、航空航天、生態環保等領域。同時,為(wei) 有效激發市場活力,海南錨定2025年營商環境總體(ti) 達到國內(nei) 一流水平的目標要求,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加快成果轉化

  加強人才引育

  2023年5月,海南大學食品科學與(yu) 工程學院教授白新鵬作為(wei) 一項椰子油相關(guan) 科研成果的主要完成人,以技術入股,成為(wei) 一家企業(ye) 的股東(dong) 。“由於(yu) 成果評估認證過程複雜、完成人權益保障不充分,在這份文件出台前,一項科研成果從(cong) 實驗室走進車間,過程很麻煩。”白新鵬說。

  白新鵬說的“這份文件”,是去年印發的《海南省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實施方案》。作為(wei) 試點單位之一的海南大學明確規定:“科技成果95%的所有權可以賦予成果完成人,完成人隻需到學校科學技術發展院報備後即可進行成果轉化。”

  “2023年,我們(men) 的轉化合同額超過近10年的總和。”海南大學科學技術發展院副院長陳海明告訴記者。放眼整個(ge) 海南,去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超53億(yi) 元,同比增長超46%。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要以項目集聚人才、以機製吸引人才。3月18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全方位引進培養(yang) 用好人才的若幹政策措施》等3項重點人才政策發布,明確40歲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擔任省重點研發、自然科學基金、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和應急科技攻關(guan) 等項目負責人和骨幹的比例不低於(yu) 50%;對科技成果轉讓、許可他人實施或作價(jia) 投資的,從(cong) 淨收入中提取不低於(yu) 80%的比例用於(yu) 人員獎勵。

  如今,海南省科技人才加速聚集,逐步形成研發優(you) 勢,並加快轉化成產(chan) 業(ye) 優(you) 勢。2018年以來,全省共引進人才逾60萬(wan) 人,認定高層次人才5.2萬(wan) 餘(yu) 人次。

  “立足資源稟賦,完善政策供給,我們(men) 加快構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助力海南自貿港高質量發展。”海南省委主要負責同誌說。(趙 鵬 孫海天)

  [ 責編:張詩奇]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