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5萬注射16支玻尿酸 竟有11支是過期產品?
一次醫美打16針花了25萬(wan) 元,事後發現其中11針過期了,該如何維權?近日,深圳南山區人民法院對該案作出判決(jue) ,認定該機構在服務中存在欺詐,責令其退還王女士已付款13萬(wan) 元,並賠償(chang) 三倍價(jia) 款39萬(wan) 元。
據悉,A門診部為(wei) B公司成立的法人獨資有限責任公司,許可經營項目包括醫療美容。2022年3月,王女士在B公司品牌加盟商周經理的推薦、陪同下,前往A門診部參觀、聽講座,並於(yu) 當天支付預付款5萬(wan) 元。幾天後,王女士與(yu) B公司簽訂《形象設計協議書(shu) 》,約定由B公司對王女士進行綜合形象設計,費用5萬(wan) 元且可抵用消費項目款。同日,王女士又與(yu) A門診部簽訂《醫療美容服務協議書(shu) 》,約定王女士接受A門診部玻尿酸注射下巴、額頭、唇珠等美容項目,共計25.78萬(wan) 元。合同簽訂後,王女士現場支付8萬(wan) 元,由周經理代為(wei) 支付5.78萬(wan) 元,並向A門診部出具一份7萬(wan) 元的欠條。當晚,王女士即在A門診部接受了全部的美容項目服務,共注射16支透明質酸鈉凝膠。
注射後,王女士發現自己容貌幾乎毫無變化,遂追問美容項目詳細信息並索要手術記錄後,發現注射的產(chan) 品中11支已過保質期。王女士遂訴至南山區人民法院。
南山法院審理後認為(wei) ,A門診部向王女士高價(jia) 銷售醫美產(chan) 品,但案涉16支產(chan) 品中有11支已過保質期,進行操作的醫師雖具有美容外科專(zhuan) 業(ye) 執業(ye) 醫師資質,但其在操作當時,尚未完成在該門診部的執業(ye) 備案,而A門診部亦未對醫師資質等情況事先披露。故南山法院依法認定A門診部在為(wei) 王女士提供案涉醫療美容服務中存在欺詐,遂判決(jue) 撤銷《醫療美容服務協議書(shu) 》、欠條,判令A門診部退還王女士已實際支付款項13萬(wan) 元,並賠償(chang) 三倍價(jia) 款39萬(wan) 元。B公司作為(wei) A門診部的獨資法人股東(dong) ,因未就兩(liang) 公司財產(chan) 相互獨立提交任何證據,應對A門診部上述款項承擔連帶清償(chang) 責任。(記者李藝戈 通訊員彭梓濤、王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