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人工智能前沿成科技競爭新高地

發布時間:2024-04-10 10:32: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近日,首屆中國具身智能大會(hui) (CEAI 2024)在上海舉(ju) 行。作為(wei) 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熱點,具身智能正逐步走進現實,成為(wei) 當前全球科技競爭(zheng) 的新高地、未來產(chan) 業(ye) 的新賽道、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腦”“力”融合培育新引擎

  具身智能,即有物理載體(ti) 的智能體(ti) 。1950年,“計算機之父”圖靈在論文中首次提出具身智能概念,但之後具身智能並沒有取得很大進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當時的機器學習(xi) 算法及軟硬件條件限製了其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蔣昌俊認為(wei) ,如今,“得益於(yu) 更先進的算法、海量的數據和成熟的軟硬件平台,我們(men) 有理由相信,基於(yu) 具身智能的通用人工智能技術即將到來。”

  “人工智能發展過程中,我們(men) 經曆了從(cong) 深度學習(xi) 、大模型、ChatGPT到Sora,逐漸地逼近通用智能。”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戴瓊海表示,具身智能是物理世界通過傳(chuan) 感器映射到數字世界,通過學習(xi) 走向AI的一個(ge) 重要場景。具身智能的發展和落地應用,將帶來前所未有的機會(hui) 。

  上海市2023年印發《上海市促進智能機器人產(chan) 業(ye) 高質量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年-2025年)》明確提出,重點攻關(guan) 具身智能等先進技術。近期,上海市政府進一步明確,積極推進大模型和具身智能的融合發展。

  “當前上海正著力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邁進。”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hui) 主任駱大進表示,為(wei) 此,上海將加快推進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等關(guan) 鍵技術和底層技術的攻關(guan) 突破,努力打造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策源高地。

  徐匯區是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的重要承載區,打造了全國首個(ge) 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的集聚區。今年的《徐匯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大模型驅動元宇宙、具身智能“兩(liang) 翼”躍遷發展,“腦”“力”融合,積極發展人形機器人產(chan) 業(ye) 。

  據上海市徐匯區委常委、副區長俞林偉(wei) 介紹,徐匯區近期率先在上海全市發布了《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具身智能產(chan) 業(ye) 發展的扶持意見》,將重點支持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鼓勵開放協同創新、支持高質量孵化器建設、加快引進優(you) 質企業(ye) 、鼓勵總部機構落戶等10項內(nei) 容,最高補貼可達3000萬(wan) 元。

  “除了這10項扶持政策外,徐匯區還有16個(ge) 綜合性政策和其他產(chan) 業(ye) 政策,符合這些政策的領域和企業(ye) 同樣可以享受。”俞林偉(wei) 表示,他邀請國內(nei) 外相關(guan) 企業(ye) 、創新創業(ye) 團隊來徐匯發展,與(yu) 徐匯共啟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新征程。

  垂直領域蘊含廣闊前景

  今年被業(ye) 界視為(wei) 具身智能發展元年,新應用、新業(ye) 態、新模式正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在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具身智能在居家養(yang) 老、智能安防、搶險救災、野外巡檢、海洋作業(ye) 等領域擁有廣泛前景。

  目前很多具身智能公司都在談機器人本體(ti) 、智能本體(ti) ,下一步將把這些本體(ti) 融合到自動化生產(chan) 和社會(hui) 的各個(ge) 垂直領域,這也是中國具身智能技術落地非常重要的機會(hui)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國際機器人旗艦期刊ROBOTICA主編戴建生表示,智能機器人還需要根據不同的環境、需求進行變形。

  從(cong) 製造領域的工業(ye) 4.0,到未來出行、大健康、農(nong) 業(ye) 機器人、家庭機器人、智能教育等,未來都將有機會(hui) 孵化出一批重要產(chan) 業(ye) 。

  “現在我們(men) 銷量最大的還是掃地機器人,但是在圖書(shu) 館機器人、物流服務、救援服務、有限環境下的自動駕駛等已經初現端倪,機器人和具身智能與(yu) 產(chan) 業(ye) 結合已經有了雛形。”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張建偉(wei) 認為(wei) ,未來,在機器人製造、現代農(nong) 業(ye) 服務、家庭服務、自動駕駛等方麵,具身智能都會(hui) 帶來巨大驅動力。

  在上海,一些人工智能企業(ye) 已經在積極探索具身智能技術應用。近日發布的2024年上海10個(ge) 細分賽道投資機遇清單顯示,上海傅利葉、智元機器人等多家企業(ye) 已發布人形機器人。以“應用牽引、場景驅動”為(wei) 導向,上海正持續推進機器人本體(ti) 、具身智能大模型等技術攻關(guan) ,電驅動關(guan) 節、靈巧手等關(guan) 鍵零部件正加速突破,有望在三年內(nei) 實現1000台規模化應用示範。

  近日,徐匯區牽手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共同打造上海具身智能創新中心,重點支持人形機器人等智能終端及其應用領域,推動徐匯具身智能產(chan) 業(ye) 集聚和高質量發展。

  為(wei) 助力拓展具身智能的應用場景,根據徐匯區的相關(guan) 扶持政策,將對具有行業(ye) 引領性和示範性的技術,在徐匯實施場景建設項目最高給予500萬(wan) 元的支持。

  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創新融通發展

  業(ye) 界認為(wei) ,具身智能是典型的多學科技術交叉行業(ye) ,對軟硬件、上下遊的協同創新有著迫切需求。當前,具身智能產(chan) 業(ye) 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在成果轉化、應用場景、商業(ye) 模式等方麵還有待完善。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西安中科光電精密工程有限公司創始人吳易明表示,具身智能是智能科學發展的新範式,目前大家隻能依賴“人類的智能”以及人類文明的成果來研究智能的本質。騰訊首席科學家張正友表示,具身智能研究涉及多學科的交叉融合,需要學術界與(yu) 企業(ye) 界的緊密合作。

  產(chan) 業(ye) 聯盟是整合優(you) 化資源、推進強鏈補鏈延鏈的重要抓手,對於(yu) 加快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有著重要促進作用。在2024中國具身智能大會(hui) 上,上海具身智能產(chan) 業(ye) 與(yu) 創新聯盟正式揭牌成立,初始成員包括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政府部門、高校、研究機構等單位。

  據介紹,上海具身智能產(chan) 業(ye) 與(yu) 創新聯盟將持續發揮要素聚集、產(chan) 業(ye) 賦能、橋梁紐帶等作用,聚焦具身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的前沿創新產(chan) 業(ye) 開展交流與(yu) 合作,引進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開展關(guan) 鍵共性技術協同攻關(guan) ,提升產(chan) 業(ye) 鏈控製力,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進一步提升上海作為(wei) 人工智能高地的創造力、影響力、品牌力。

  “通過成立產(chan) 業(ye) 和創新聯盟,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的融通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駱大進表示,這將為(wei) 上海和全國的具身智能發展、培育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提供新的智慧,注入新的活力。(經濟參考報記者 高少華)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