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搭建民族團結“連心橋”——大連民族大學培養優秀人才紀實

發布時間:2024-04-11 09:4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吳琳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德萬(wan)

  不久前,好消息傳(chuan) 來——在2023年度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陽光高考”信息平台開展的“遼寧省高校滿意度”排名評選中,大連民族大學以總分13.5的成績位居全省高校第一名。此項活動是由本校學生實名對自己學校進行評價(jia) ,也被稱為(wei) 高校界的“大眾(zhong) 點評”。

  大連民族大學為(wei) 何如此受學生喜愛?這緣於(yu) 該校多年來堅持紮實推進和積極完善“三全育人”工作體(ti) 係,傳(chuan) 承和發揚“愛生如子”的民大文化,堅持走進學生內(nei) 心世界,潛心育人。

  “從(cong) 一個(ge) 普通話的學習(xi) 者變成普通話的推廣者,能用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回饋家鄉(xiang) ,我很自豪。我要更加努力地讓普通話傳(chuan) 遍每個(ge) 村莊,每座大山,每片草原。”這是在大連民族大學2023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月閉幕式上,文法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zhuan) 業(ye) 的張勁鬆發自內(nei) 心的感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月是該校的品牌活動,如今已舉(ju) 辦了十一屆。“各民族學子看大連”、“一幫一”互助學習(xi) 小組評比等一批富有教育意義(yi) 和時代特色的精品活動,吸引全校師生在參與(yu) 、互動、體(ti) 驗中深入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工作走深走實。

  大連民族大學2022屆畢業(ye) 生蘇補呷在校期間曾獲得學校“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ge) 人”稱號。工作後,他主動申請到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甘青隧道項目工作。在大連民族大學,有很多像蘇補呷一樣的畢業(ye) 生,他們(men) 選擇服務基層、紮根一線,用行動澆灌民族團結的花朵,用真情詮釋奉獻與(yu) 關(guan) 愛,書(shu) 寫(xie) 了青春與(yu) 責任的壯麗(li) 篇章。

  除此之外,大連民族大學一直將家訪作為(wei)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持續推動家庭、學校、社會(hui) 形成育人合力。由校領導帶隊,班導師、輔導員及專(zhuan) 業(ye) 教師組成家訪隊伍,利用寒暑假實地走訪學生家庭。老師們(men) 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真正做到了深入千家萬(wan) 戶,用家訪的方式打開“走進學生內(nei) 心世界”的“心門”,開辟出家校育人新渠道,搭建起民族團結“連心橋”。

  “大連民族大學將始終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辦學方向,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切實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作為(wei) 學校各項工作的主線,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承擔起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的時代使命,努力培養(yang) 更多具有民族團結基因和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優(you) 秀人才。”大連民族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趙鑄說。

  《光明日報》(2024年04月11日 08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