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柔區橋梓鎮出現霧凇奇觀:草木變瓊枝
受近日降雪、降溫影響,2月16日,懷柔區橋梓鎮出現霧凇奇觀。積雪融化後的樹木、枯草變身玉樹瓊枝,霧凇綴滿每一根樹枝、每一片枯葉,遠處的地平線上白霧升騰,猶如一幅水墨山水畫卷,美不勝收。而攝影愛好者沈振宏在懷柔水庫入口處的橋梓鎮秦家東(dong) 莊大橋上,拍到了這難得一見的霧凇景觀。
“以前這兒(er) 水質不好,水草也沒有這麽(me) 茂盛,水鳥很少光顧。”在懷柔區橋梓鎮文化中心工作的沈振宏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近年來,通過拆除攔河壩、封堵排汙口、清退河道兩(liang) 邊的民宿戶和養(yang) 殖戶,並落實河長製,有專(zhuan) 人對河道進行巡查治理,“河水越來越清澈,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水鳥也越來越多,還有天鵝光顧”。
沈振宏說,因為(wei) 懷柔水庫附近山清水秀景色美,近兩(liang) 年他隻要有空就會(hui) 來這裏拍照,但拍到霧凇景觀還是頭一次。
氣象專(zhuan) 家介紹,霧凇俗稱“冰花”“樹掛”或“過冷霧滴”等,是低溫時空氣中水汽直接凝華或霧滴直接凍結在物體(ti) 上形成的乳白色冰晶沉積物。霧凇非冰非雪,形成霧凇需要氣溫很低且水汽很充分。
近期北京普降大雪,積雪融化帶來充分的水汽,早起又趕上降溫,才同時具備氣溫低、水汽足這兩(liang) 個(ge) 條件,形成難得一見的霧凇景觀。專(zhuan) 家表示,霧凇在我國南北方皆可觀賞,就北京地區而言,遠郊區或者山區出現霧凇的概率更大些。
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王偉(wei) 躍介紹,霧凇的形態有粒狀和晶狀之分。其中粒狀霧凇由過冷卻的霧滴被風吹過細長的物體(ti) 時,與(yu) 物體(ti) 接觸迅速凍結而形成,風在其形成過程中起到關(guan) 鍵作用;而晶狀霧凇主要是低溫環境下水汽的凝結過程,需要所處環境低於(yu) -15℃。
攝影/沈振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