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燕代表:協同完善京津冀生態環境治理法治保障
“農(nong) 曆二月二,一彎細如鉤的月牙兒(er) 掛在天上,非常明亮,這是前些年很難看到的。”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農(nong) 林科學院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與(yu) 營養(yang) 研究所所長趙曉燕感歎,現在空氣質量太好了。與(yu) 之相印證的數據是,去年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濃度首次全部步入“30+”。
協同發展藍圖上,如何讓生態的底色更加鮮明?趙曉燕認為(wei) 要從(cong) 法治保障入手。她說,京津冀三地已同步施行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汙染防治條例,協同立法取得標誌性、突破性進展,但相關(guan) 法律法規還需進一步健全。建議三地協同,進一步完善生態治理相關(guan) 法規,統籌汙染物排放標準,統一製定汙染物排放收費標準,確保各地政府在生態治理過程中按統一標準依法行政,提高行政執法科學性。
在法治保障基礎上,要完善生態環境協同保護體(ti) 製機製。趙曉燕重點關(guan) 注生態補償(chang) 製度,她以密雲(yun) 水庫保護舉(ju) 例,2018年北京與(yu) 河北共同製定並簽署密雲(yun) 水庫上遊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yang) 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chang) 協議,中央財政和北京市、河北省共同安排資金,用於(yu) 上遊潮白河流域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支持張承兩(liang) 市開展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複和水資源保護相關(guan) 工作,這在協同護水保水上發揮出重要作用。她建議,用好並完善京津冀生態補償(chang) 機製,切實發揮出其落實生態保護權責、調動各方積極性的重要作用。
城市副中心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橋頭堡,在生態協同保護中也應發揮引領示範作用。她建議,與(yu) 河北省加強協同,推進大運河各河段綜合治理,多措並舉(ju) 提升沿線生態景觀,推進大運河京冀段實現旅遊通航,讓大運河真正成為(wei) 京津冀地區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生態水脈”。通州區與(yu) 北三縣隔潮白河相望,要攜手加快交界地區生態綠帶規劃縫合銜接,加快推進生態景觀帶建設。
“經濟發展和生態發展相輔相成,隻有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的優(you) 化,才能從(cong) 根本上促進生態治理。”趙曉燕說,北京應充分發揮“減量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發揮創新驅動的新引擎作用,加快構建網絡化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暢通區域內(nei) 資源要素流動渠道,加快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