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有高樓大廈也有野生動植物 現代化都市也能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發布時間:2022-03-10 08:51: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3月9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近期亮出北京市陸域野生動植物家底:現有維管束植物2088種,陸生脊椎動物596種,北京已成為(wei) 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feng) 富的大都市之一。

  目前,北京已建成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79處,總麵積36.8萬(wan) 公頃,約占北京市域麵積的22%,形成了以自然保護區為(wei) 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wei) 補充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地空間格局。

  北京為(wei) 什麽(me) 會(hui) 擁有豐(feng) 富的生物多樣性?城市綠化和修建植物園能夠提高生物多樣性嗎?保護生物多樣性還需要做什麽(me) ?

  北京如何成為(wei) 生物多樣性最豐(feng) 富的大都市之一?

  單純從(cong) 生物多樣性的角度考量,北京並不能算作生物多樣性最豐(feng) 富的地區。按照生物多樣性一般分布規律,緯度越低,生物多樣性越高,赤道附近的熱帶地區就是生物多樣性極其豐(feng) 富的地區,但這些地區並沒有超大都市。北京的亮點在於(yu) 其身為(wei) 超大都市還能夠擁有較為(wei) 豐(feng) 富的生物多樣性。

  中科院動物所博士、國家動物博物館副館長、研究館員張勁碩表示,北京之所以能夠成為(wei) 生物多樣性豐(feng) 富的大都市的原因在於(yu) 北京是很多鳥類南北遷徙的重要通道。北京596種陸生脊椎動物中,鳥類就有500種左右。我國北方雖然缺水,但北京周圍存在一些水庫,這些水庫為(wei) 遷徙鳥類提供了驛站,遷徙鳥類可以在此停留。並且近兩(liang) 年北京注重城市綠化整治,市區內(nei) 的大麵積水域也會(hui) 吸引遷徙鳥類。

  同時,北京的麵積較大,北京的行政區包括大麵積的郊區和森林,且森林所占的麵積比例較高。草原、平原、山地、森林、湖泊、濕地等構成了北京豐(feng) 富的生態係統,複雜的生態係統也是北京的重要優(you) 勢。

  城市綠化和植物園對北京的生物多樣性有何幫助?

  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men) 逐漸認識到,植物是很多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礎,例如,昆蟲需要花朵來提供食物,而很多鳥類以及獸(shou) 類則是以昆蟲為(wei) 食,它們(men) 共同構成一個(ge) 完整的生態係統,生態係統的底層是植物。因此在進行園林設計時,設計者會(hui) 考慮選擇的植物是否可以為(wei) 一些動物提供食物或築巢棲息的場所。因此,中國植物學會(hui) 科學傳(chuan) 播工作委員會(hui) 成員、科普作者“植物人”史軍(jun) 表示,城市綠化對維護城市正常的生態係統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此外,植物園也為(wei) 北京的生物多樣性作出巨大貢獻。與(yu) 動物園不同,植物園是開放性質的,對野生動物甚至是真菌生物都是開放狀態,植物園不會(hui) 設置攔網等設施阻止鳥獸(shou) 的進入。同時植物園能夠為(wei) 這些植物提供完全適應它們(men) 生長需求的環境。

  保護超大都市的生物多樣性,我們(men) 還能做什麽(me) ?

  首先,要允許超大城市中存在荒地。張勁碩表示,即使像紐約、倫(lun) 敦、巴黎這樣的超大城市也依舊存在荒地。北京如今重視綠化工作,但城市綠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人的審美進行的,並不是讓本土的植物自由自在地生長。自然生長出的植物是各色各樣的,豐(feng) 富的植被能夠吸引不同的昆蟲,不同的昆蟲又能吸引不同的鳥獸(shou) ,種類豐(feng) 富的動植物就組成了一個(ge) 比較龐大的食物網,當地的生物多樣性才能夠真正增加。但北京由於(yu) 常年進行各種綠化,野草被除盡,種上來自國外的植物品種,反倒很難找到北京當地的植被。

  其次,要提高人們(men) 對野生動物的接受程度。北京的很多野生動物十分怕人,以鳥類為(wei) 例,北京野生鳥類的驚飛距離可能是5到10米,即人類在距離鳥類5到10米的情況下,鳥類就會(hui) 飛走。但一些歐美國家,鳥類可以近距離接觸人類。人們(men) 對野生動物的接受程度與(yu) 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相關(guan) ,因此要提高人們(men) 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同時,完善野生動物保護的相關(guan) 製度和法律體(ti) 係也有利於(yu) 保護生物多樣性。近些年我國也在不斷推進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和法律的修訂。

  張勁碩表示,相信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北京未來的生物多樣性會(hui) 越來越豐(feng) 富。

  監製:郭靜

  記者:鶴佳

  編輯:劉飛 彭毓姬 潘雨薇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