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體育學院休閑與社會體育學院誌願者陸懿:“萬能”小助手收獲滿滿
雪橇抓車員、雪車/鋼架雪車賽道工作人員、雪車/鋼架雪車掃冰人員、雪橇競賽辦公室助手……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活躍著這樣一群賽會(hui) 誌願者,他們(men) 來自首都體(ti) 育學院,盡顯學校特色,承擔專(zhuan) 業(ye) 的賽事誌願服務工作。其中,休閑與(yu) 社會(hui) 體(ti) 育學院冰雪方向本科生陸懿,在北京冬奧會(hui) 期間就作為(wei) 雪橇競賽辦公室助手,協助場館工作人員做了很多賽事服務保障工作。
雖然是一名助手,但陸懿的工作覆蓋了很多領域,她也逐步成為(wei) 一名“萬(wan) 能”的機動人員。據介紹,她的服務地點包括競賽辦公室、出發區、結束區和賽道等四大區域,每天要乘坐擺渡車,在山上和山下往返奔波。提起自己的工作,陸懿顯得很興(xing) 奮,冬奧會(hui) 期間的誌願服務讓她見證了體(ti) 育盛會(hui) 的諸多曆史瞬間,也學習(xi) 了不少技能。在賽事辦公室,她主要協助場館工作人員提供會(hui) 議服務,比如製作桌簽、記錄會(hui) 議信息等;在出發區,她主要負責查驗平台人員的流動情況,防止無關(guan) 人員進入賽道;而在結束區,她的任務是將完賽運動員引導至媒體(ti) 區接受記者采訪。
這些工作中,令陸懿印象最深的,是在結束區引導運動員接受采訪。在比賽中,一名運動員滑行結束到下一名運動員開始滑行的間隔時間僅(jin) 為(wei) 一分鍾,她需要利用這一分鍾的時間,迅速找到受訪運動員,並將他們(men) 引導至媒體(ti) 區。陸懿說,這項看似簡單的工作背後,有許多不可控因素,“比如,在這短暫的時間內(nei) ,有的運動員要和教練進行溝通,有的運動員需要換衣服,還有的運動員受比賽成績影響心情波動較大。我們(men) 需要根據不同情況,迅速調整英語表達,用最恰當的方式盡快將他們(men) 引導至媒體(ti) 區。”
陸懿表示,通過參與(yu) 頂級賽事的誌願服務,自己的辦事效率和責任心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比賽中,運動員穿著帶號碼的比賽服,比較容易辨認,而一旦運動員完賽後換了衣服,在人群中就很難將其認出來,所以作為(wei) 誌願者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盯緊相關(guan) 人員,而且要用流暢的語言引導他們(men) 進入采訪區,一旦動作慢了,就有可能錯過機會(hui) 。經過一次次積累,陸懿對整個(ge) 流程非常熟悉,和外國運動員的溝通交流也從(cong) 最開始的緊張變得遊刃有餘(yu) 了。
“更難得的是,我結識了很多優(you) 秀的技術官員和誌願者,我們(men) 是一個(ge) 團隊,都成了好朋友。這也是我參加冬奧會(hui) 誌願服務的一大收獲。”陸懿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