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新聞有觀點 | “送貨地圖”“優化核酸方案” 實力演繹疫情下“民間高手”能幹點什麽?

發布時間:2022-04-12 08:39: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4月11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報道,上海連續4日新增感染人數超過2萬(wan) 例,麵對嚴(yan) 峻複雜的疫情形勢帶來的防疫和物資供給壓力,“宅”在家裏卻也不是完全無能為(wei) 力?看專(zhuan) 業(ye) 牛人如何在抗疫中各顯神通!

  “送貨地圖”解決(jue) “最後100米”難題 “能省一分鍾就省一分鍾”

  

  特殊抗疫背景下,團購搶菜成為(wei) 上海市民的生活常態。團長負責收集整個(ge) 小區的物資需求信息後下單,快遞員將物資送到小區門口,再由誌願者完成從(cong) 小區到樓棟的統一配送。怎樣做到又快又準?龐雜的訂單信息和複雜的空間布局成為(wei) 困擾“最後100米”配送的難題。

  為(wei) 此,華東(dong) 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地理信息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李響設計了一個(ge) “送貨地圖”,輸入訂單信息後一鍵加載,即可將之匹配到對應的樓棟,輸出帶有所有樓棟訂單信息的地圖。

  

  “送貨地圖”案例(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李響的設計最初是為(wei) 了解決(jue) 妻子的難題,他看見身為(wei) 誌願者的妻子在電腦上費勁地繪製地圖,因為(wei) 當天小區有多種水果需要配送,分起來特別麻煩,為(wei) 了減少妻子的工作量,李響決(jue) 定發揮自己的專(zhuan) 業(ye) 特長,耗時3小時完成了“送貨地圖”原型係統的開發。

  李響還特地拿著地圖當了一次“大白”,發現有了地圖還不夠,配備合適的運輸工具能大大提高每次的配送量。同時,由於(yu) 每次配送都要求拍照以確認訂單無誤,需要頻頻脫下不太便利的連體(ti) 防護服,拍照後再穿上,費了不少時間。“如果一人負責送、一人負責拍,那就很快了。”

  李響將最初為(wei) 小區定製的“送貨地圖”優(you) 化後,程序具有更強的通用性,他主動在社交軟件上提出為(wei) 有需要的小區提供免費服務。目前收到的回複中,有一個(ge) 小區住戶甚至多達三千多戶,因此他不得不與(yu) 學生合作完成。李響說,雖然是“很簡單的一個(ge) 小東(dong) 西”,但還是希望在自己的專(zhuan) 業(ye) 領域內(nei) “讓大家能省一分鍾就省一分鍾”。

  1.5小時完成204人無聚集檢測 居民配合度是成功首要因素

  

  3月31日,上海師範大學副教授石力月接到了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幢35層的高樓,74戶居家居民,共計204人,能用的電梯隻剩下1部,樓裏還有獨居老人、聽障人士等特殊情況住戶,身為(wei) 誌願者隊隊長的石力月需要協助全樓居民進行核酸檢測,要求按戶叫號,有序下樓,2米間隔,並且要保證在短時間內(nei) 完成。

  與(yu) 丈夫吳曉勇商量後,夫妻倆(lia) 決(jue) 定製定一個(ge) 具體(ti) 的執行方案。吳曉勇負責數據測量和測算,石力月負責人員安排和點位設計,二人根據居民意願將他們(men) 分為(wei) 電梯組和樓梯組,有序進行核酸檢測。石力月說,方案要求保證大家不能過快也不能過慢到達檢測點,過快容易聚集,過慢則會(hui) 斷檔。

  

  石力月、吳曉勇夫婦的核酸檢測方案(央廣網發 當事人供圖)

  4月1日,第一次方案實施基本順利,大約兩(liang) 小時完成了核酸篩查任務。夫妻倆(lia) 總結經驗,又做了一些優(you) 化,將樓梯組由原本的兩(liang) 組改為(wei) 四組,並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用電梯,保證居民間距,不造成聚集情況。4月4日,第二次核酸檢測中,整個(ge) 檢測時間被縮短為(wei) 一個(ge) 半小時。

  石力月說,方案得以成功實施首要感謝的就是居民,居民的信任感和配合度很重要:“沒有他們(men) 的配合,我們(men) 真的無論做什麽(me) 方案都是白搭。”石力月也呼籲,希望有更多人做一些力所能及哪怕很小的事情,幫到鄰居、社區、街道乃至於(yu) 整個(ge) 城市。

  “這是普通人做公益的最好方式!” 基層不能讓社區唱“獨角戲”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對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說,看完這些故事,他非常感動,認為(wei) 這是社會(hui) 的活力,也是抗疫工作能夠順利推進的重要社會(hui) 依托。“這是普通人做公益的最好方式!”王振耀也指出,普通人對生活小的改進,卻能夠化解大的社會(hui) 問題,這實際上是“中國特色”的公益表現,體(ti) 現了中華文明鄰裏互助、天下為(wei) 公的理念。

  那麽(me) ,如何讓普通人的創舉(ju) 惠及更多的群體(ti) ?王振耀認為(wei) ,基層街道居委會(hui) 應善於(yu) 發現典範,將之納入基層治理體(ti) 係,加以升華和推廣,充分發揮群眾(zhong) 的力量,這樣能提高疫情防控效率。同時,個(ge) 人和社會(hui) 組織也不能“讓居委會(hui) 唱獨角戲”,應積極與(yu) 居委會(hui) 對接,告知重要發明和發現,形成網格狀的學習(xi) 機製,解決(jue) 更多社區的具體(ti) 問題,發揮更大的社會(hui) 價(jia) 值。

  

  上海市人大代表、《公民與(yu) 社會(hui) 》節目主持人秦暢也表示,對於(yu) 在此次上海抗疫中湧現出來的個(ge) 體(ti) 力量,她覺得十分敬佩,未來如何將這些力量轉換為(wei) 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的有生力量,如何將基層組織網格編織起來協同共治,是政府需要考慮的問題。

  監製:郭靜

  記者:王嫻

  編輯:劉紅偉(wei) 祝雲(yun) 舟 娜孜葉·木沙江 劉曉琛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