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市電動汽車充電樁將達70萬個
12日上午,《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城市管理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新聞發布會(hui) 召開。根據《規劃》,本市力爭(zheng) 2022年底前基本實現全市居住區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全覆蓋。到“十四五”末,全市電動汽車充電樁達70萬(wan) 個(ge) 。此外,本市劃定132平方公裏戰略留白用地,為(wei) 城市公共服務等留出彈性空間。
開展路燈問題專(zhuan) 項治理
完成316條道路路燈補建
在昨天的發布會(hui) 上,北京市城管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規劃》提出,塑造大國首都城市環境新形象。強化“兩(liang) 軸一環”景觀統領作用,塑造長安街國家禮儀(yi) 形象,推進中軸線申遺環境綜合整治,建設沿二環路文化景觀環線,加大核心區老城風貌保護和環境品質提升,突顯核心區國家形象地位。
建設國際一流環境風貌的城市副中心,推動“老城”雙修,提升藍綠空間品質,強化夜景環境營造。圍繞“三山五園”、“三城一區”、第四使館區等功能區建設,打造與(yu) 之相匹配的特色環境,重點區域環境特色更加突出。以街區為(wei) 單元開展城市更新,推動街區係統更新。
同時,研究製定居住區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和管理意見,支持鼓勵將充電設施電氣化改造納入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推動居住區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應裝盡裝”。到“十四五”末,全市電動汽車充電樁達70萬(wan) 個(ge) ,平原地區公共充電設施平均服務半徑小於(yu) 3公裏,核心區小於(yu) 0.9公裏。
本市將開展路燈問題專(zhuan) 項治理,完成316條道路路燈補建,實現“有路無燈、有燈不亮”問題動態清零。對“供暖不熱”投訴集中的小區開展專(zhuan) 項治理,完成1.2億(yi) 平方米以上既有建築智能化供熱改造。此外,力爭(zheng) 2022年底前基本實現全市居住區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全覆蓋。
本市還將優(you) 化電力網架結構,實施配電網提升改造,全市供電可靠率達到99.996%。構建首都電網“黑啟動”恢複供電網絡,完善華能燃煤機組應急備用運行方案,進一步增強城市供電供熱韌性。健全熱電氣常態化聯調聯供體(ti) 係,提升能源協同互保能力。
持續增強城市生命線韌性,全麵開展地下管線普查和隱患治理,今年底前完成全市燃氣安全排查和整治任務,2024年底前完成全市地下管線存量重大隱患治理。
132平方公裏戰略留白用地
為(wei) 長遠發展留出彈性空間
市規自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北京市市政基礎設施專(zhuan) 項規劃(2020年—2035年)》已獲得市政府批複並發布。《專(zhuan) 項規劃》將重大基礎設施落地落圖,為(wei) “十四五”時期北京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提供了依據和支撐。
為(wei) 保障規劃實施,全市建立了“一年一體(ti) 檢,五年一評估”的常態化體(ti) 檢評估機製,對北京總體(ti) 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定期評估、動態維護,確保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指標得到有序落實。同時,預留規劃發展空間,在城市總體(ti) 規劃確定的2760平方公裏城鄉(xiang) 建設用地中,劃定了132平方公裏戰略留白用地,為(wei) 首都長遠發展預留戰略空間資源,為(wei) 城市公共服務、應急安全、重大基礎設施留出彈性空間。
圍繞城市環境品質提升,市規自委出台了一係列城市規劃設計導則。對於(yu) 街道更新治理,在空間上,引導紅線內(nei) 外、地上地下的空間一體(ti) 化設計,合理安排慢行係統、綠地林蔭、城市家具、標識牌匾等;在功能上,統籌引導功能設施融合,強化各類設施的整合設置與(yu) 集約設計,提高空間使用率、步行安全性及景觀秩序性。
對於(yu) 重要市政場站,在安全友好方麵,強化城市安全,減少環境影響,增加人文關(guan) 懷;在美觀融合方麵,引導外部環境和諧完整,建築單體(ti) 簡潔大方,小微設施秩序美觀;在綠色科技方麵,引導尊重自然環境,強化節能和可再生資源利用,增強科技智能要素。
對於(yu) 濱水空間,本市重點保護和恢複重要曆史水係、文化遺產(chan) ,展現古都風韻;提升濱水空間的可達性、貫通性、遊賞性,增強濱水空間的活力;修複河道水文功能,打造與(yu) 城市景觀相互交融、綠色健康的生態廊道。
新一輪老舊小區改造
已累計確認1066個(ge) 小區
在昨日的發布會(hui) 上,市住建委相關(guan) 負責人給出一組數據:自2017年啟動新一輪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以來,全市已累計確認1066個(ge) 小區、4068萬(wan) 平方米;完工295個(ge) 小區、1062萬(wan) 平方米;在施364個(ge) 小區、1567萬(wan) 平方米;加裝電梯累計完成2261部。納入改造範圍的小區惠及居民達53萬(wan) 戶,完工的小區居民滿意率達90%以上。
據介紹,本市分類推進實施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全力推動改造工作提質增效。結合改造項目特點,分危舊樓改建、抗震節能綜合改造、節能綜合改造、單項改造及環境整治提升等四類推進改造實施。按照北京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標準和技術導則,既盡力而為(wei) 又量力而行,重點實施基礎類改造,堅持應改盡改;協調開展提升類改造,堅持立足小區及周邊條件推進實施,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吸引社會(hui) 資本以市場化方式參與(yu) 改造及後期運營,根據實際情況宜改則改。
同時,積極完善小微空間和公共空間功能,著力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品質。立足小區及周邊實際條件,利用拆違騰退出的空地和低效空間,吸引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補建養(yang) 老、托育、社區食堂、衛生防疫、便利店等公共服務設施,更新完善體(ti) 育器材,打造宜老宜少體(ti) 育空間。
此外,“十四五”期間,北京市新建民用建築全麵落實節能設計標準。按照《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的目標任務,逐年對民用建築節能減碳工作任務進行分解,2022年力爭(zheng) 累計推廣超低能耗建築150萬(wan) 平方米,力爭(zheng) 完成750萬(wan) 平方米公共建築節能綠色化改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