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清陸軍部舊址和皇史宬有條件預約開放
12日上午,《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城市管理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新聞發布會(hui) 召開。據北京市規自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除了作為(wei) 名城委辦承擔的貫徹落實《條例》統籌協調工作,市規自委還負責曆史文化名城、曆史建築、曆史文化街區、傳(chuan) 統村落等保護對象規劃管理工作。推動先農(nong) 壇、賢良祠等騰退、國立蒙藏學校舊址修繕利用取得實質性進展,清陸軍(jun) 部舊址和皇史宬實現有條件預約開放。
《條例》要求“市規劃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組織建立統一信息平台”。北青報記者從(cong) 市規自委了解到,通過收集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象的曆史、權屬、測繪數據、利用情況等信息,後續本市將形成具備“數據統計、運行管理、研究分析、多維展示”功能的名城保護統一信息平台。
根據《條例》,名城委辦依法審查了市規自委會(hui) 同東(dong) 城區、西城區報送的《首都功能核心區傳(chuan) 統地名保護名錄(街巷胡同類 第一批)》,報市政府批準後公布。今後將按此模式做好世界遺產(chan) 和文物之外的其他保護名錄更新和維護工作。
市規自委介紹,本市做好曆史建築和曆史文化街區管理工作,實現北京市曆史建築掛牌零的突破,按照“一處一表、一處一策”編製《曆史建築保護圖則》;研究製訂《北京市曆史建築保護利用管理辦法》,明確曆史建築日常養(yang) 護、維護和修繕等行為(wei) 的管理標準;指導各區開展曆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新編與(yu) 修訂工作,啟動曆史文化街區掛牌工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