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遭遇冰雹 你在冰雹多發地區嗎?如何減小冰雹危害?
央廣網北京4月14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大風、冰雹,最近,全國多個(ge) 省份遭遇猛烈強對流天氣。其中,河南新鄉(xiang) 、四川安嶽、河北邯鄲部分地區都下了冰雹。冰雹過後,各地也開始了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等損失的排查和救災。
冰雹為(wei) 何突襲?能夠對冰雹進行準確預報嗎?為(wei) 避免冰雹災害,人工能夠如何幹預?
你在冰雹多發地區嗎?
冰雹雖然名字裏帶個(ge) “冰”字,卻喜歡溫暖的季節,高溫是產(chan) 生冰雹的一個(ge) 觸發條件。中國氣象局氣象分析師李倩介紹,冰雹一般來自發展強盛的積雨雲(yun) 當中,這種雲(yun) 也被叫做冰雹雲(yun) ,隻有在不穩定的大氣條件下才會(hui) 產(chan) 生。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春夏溫暖的季節才有冰雹產(chan) 生。而在冬季,近地麵氣溫很低,不會(hui) 產(chan) 生強大的快速上升氣流,所以冰雹在冬季反而很難形成。李倩表示:“這一次,多地遭遇冰雹和前期異常偏高的氣溫直接相關(guan) 。在春夏之際,太陽照射下地表被迅速加熱,不斷升溫,近地麵易形成具有不穩定能量的熱空氣,而當高空有弱冷空氣時,形成‘上冷下暖’的大氣垂直結構。這極易引起冷暖空氣發生強烈的對流交換,幹冷空氣下沉,濕熱空氣上升,從(cong) 而激發出強盛的對流雲(yun) 團,為(wei) 冰雹形成創造條件。”
通常,各個(ge) 地區的冰雹會(hui) 比雨帶早到1個(ge) 月左右。研究還表明,冰雹喜歡“走山路”,最常出沒的地方和地形高度有密切關(guan) 係。地形越複雜,海拔越高,越容易遭受冰雹襲擊。我國冰雹的地理分布也大體(ti) 呈現出沿著山脈發展的特點。李倩介紹,我國最常出現冰雹的地區是青藏高原,平均每年會(hui) 出現3-15天,部分地區還可能超過15天;而華南沿海、四川盆地、長江中下遊平原地區,年均冰雹日數往往不到0.1天;省會(hui) 級城市中,容易遭受冰雹襲擊的前六個(ge) 城市是拉薩、呼和浩特、西寧、哈爾濱、長春和沈陽。
《冰雹等級GB/T 27957-2011》
冰雹能有多大?
冰雹砸下來的時候,人們(men) 通常都比較關(guan) 心它們(men) 的個(ge) 頭兒(er) ,因為(wei) 冰雹個(ge) 兒(er) 越大,一般砸得就越狠,造成的損失就可能越大。
直徑在3mm左右的白色或乳白色固態降水,在氣象上,都算不上是冰雹,而叫做“霰”。
隻有直徑達到5mm以上的固態降水,才被稱為(wei) 冰雹,基本要達到黃豆大小。一般冰雹的直徑在5mm到5cm之間,80%到90%的冰雹直徑都小於(yu) 3cm,直徑大於(yu) 5cm的冰雹就已經比較罕見了,達到10cm就算非常大了。
它的大小由什麽(me) 決(jue) 定?
冰雹雲(yun) 發展越旺盛,水汽含量越大,上升氣流越強,冰雹在雲(yun) 中上下翻滾的時間越長,最終形成的冰雹就越大。
李倩介紹,目前,最大冰雹直徑為(wei) 11.5cm,比一個(ge) 成年人拳頭稍大一點:“當冰雹直徑達到2cm,落地速度相當於(yu) 時速70公裏左右,會(hui) 砸傷(shang) 農(nong) 作物、水果、蔬菜。當冰雹直徑達到6cm及以上,落地速度相當於(yu) 時速100公裏,此時,汽車、門窗、屋瓦都會(hui) ‘遭殃’,甚至會(hui) 造成人畜傷(shang) 亡。”
元宵+洋蔥=冰雹?
冰雹誕生於(yu) 冰雹雲(yun) 當中。冰雹雲(yun) 含水量非常豐(feng) 富,由雪花、冰晶、過冷水滴和水滴組成。大致分為(wei) 三層,上層最冷,溫度低於(yu) -20℃,由雪花和冰晶組成;中層溫度在-20~0℃之間,由冰晶、雪花和過冷水滴組成;下層最暖,溫度在0℃以上,由水滴組成。而冰雹就是在冰雹雲(yun) 內(nei) 部不斷的上下翻滾而來的,就像是滾元宵。
在冰雹雲(yun) 中,上升氣流時強時弱。當上升氣流比較強時,最下層水滴在強上升氣流的帶動下先進入到中層,和過冷水滴、冰晶雪花碰並增長,然後繼續上升到最冷的上層,凝結成固態,掉落下來,在下降過程中再和過冷水滴碰撞,在小冰晶身上凍結出一層不透明的冰核,這就形成了冰雹胚胎。然後,冰雹胚胎再被上升氣流托起,再降落,一次又一次上下翻滾,附著更多過冷水滴,如此往複,不斷在外麵裹上一圈又一圈,越變越大,越來越重,直到重到上升氣流托不動了,它就從(cong) 空中摔下來,“下凡”成冰雹。
所以,冰雹雖然看起來是個(ge) “墩子”,但卻是像洋蔥一樣,一層層形成的。一般的冰雹,雹胚外麵包括4-5層的透明或者不透明冰層,最多能有20多層。
幹預冰雹,架炮
李倩指出,預報冰雹的難度比較大。因為(wei) ,冰雹一般來去匆匆,出現的時間很短,隻有2-10分鍾,並且,一次冰雹出現的範圍也不大,一般寬大約幾十米到數千米,長大約百米到上萬(wan) 米的狹長地帶。所以,針對冰雹的精準預報一直都是難題。
而且,利用衛星、雷達等高科技手段進行觀察判斷也存在著其他因素的幹擾。產(chan) 生冰雹的冰雹雲(yun) 周邊往往還會(hui) 有多個(ge) 雷雨雲(yun) 團,冰雹的特征容易被強降水、雷雨大風等其他天氣特征掩蓋。李倩介紹:“從(cong) 2010年到2015年中央氣象台強對流天氣預報產(chan) 品檢驗結果來說,強對流天氣業(ye) 務預報的能力明顯上升,但是,在相同預報時段和預報時效條件下,雷暴和短時強降水的預報能力要明顯高於(yu) 冰雹。”
不過,人們(men) 仍可以在冰雹生長的各個(ge) 環節采取一些技術手段來抑製冰雹的形成。比如說,可以采取動力學方法在雲(yun) 內(nei) 引發下沉氣流,從(cong) 而抑製強對流發展,抑製雹胚生長;也可以向正在發展的冰雹雲(yun) 中,大量播撒人工冰核,通過冰晶核化作用和凝華、碰凍增長,迅速形成很多人工雹胚,並與(yu) 自然雹胚搶奪雲(yun) 中的過冷水滴,從(cong) 而抑製雹胚的生長和發展。
目前,氣象部門普遍采取第二種方法,用地麵火箭或高炮來發射含有碘化銀的火箭彈、炮彈,把它們(men) 發射到雲(yun) 中合適的位置,產(chan) 生過量的人工冰核,通過搶奪雲(yun) 中的過冷水滴達到防雹的目的。簡單來說,就是“分散力量”。雲(yun) 裏的水汽、過冷水滴數量一定,大量播撒人工冰核後,可能產(chan) 生非常多的雹胚,並且把雲(yun) 中的冷水滴消耗完,此時,雹胚數量多但體(ti) 積非常小,很可能就不會(hui) 再降下為(wei) 冰雹,即便降下個(ge) 頭也非常小了。
監製:郭靜
記者:劉飛
編輯:楊揚 馬露絲(si)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