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央廣網評】家長返鄉未報備學生險遭開除?防疫要嚴不要粗暴

發布時間:2022-04-20 08:33:00來源: 央廣網

  4月19日,網上流傳(chuan) 一張落款為(wei) “綏化市教育局”的通報。通報稱,4月11日,綏化市一學校的高一學生,因其家長從(cong) 外地返綏未按要求向學校報備,對該生做出開除學籍的處理決(jue) 定。通報在網上引起熱議,綏化市市長表示,該事不屬於(yu) 教育局處置範圍,該文件是“沒有效力的”。對於(yu) 該學生,不會(hui) 采取開除處置,隻會(hui) 進行批評教育。綏化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隨後發布通告稱,責令學校整改、學生正常上課,撤銷綏化市教育局通報,對相關(guan) 責任人作出處理。如此一來,不僅(jin) 以程序正義(yi) 精神糾了錯,還依法依紀問了責。這既是對當事學生負責,也是對社會(hui) 公眾(zhong) 負責。

  家長返鄉(xiang) ,學生未報備而正常上學,違反了學校防疫要求,確實應該批評教育。防疫是所有人的防疫,沒有人可以突破規則成為(wei) “例外”。根據當地教育局通報,由於(yu) 該學生父親(qin) 是密接,從(cong) 而導致該生全班、八位任課教師及共同居住人需要隔離觀察,對正常教學、生活、防控秩序造成了一定影響。對此,學校及時做出反應也是正常,但因此開除學生,實屬矯枉過正,是對權力的濫用。

  人們(men) 可以洞察和體(ti) 味校方在知悉真相後的驚愕、憂慮情緒,卻不能接受校方反應過度,任性而為(wei) ,亦不能接受教育部門不加科學研判、把關(guan) ,糊裏糊塗發出通報認可校方做法。

  一方麵,做出開除學生的決(jue) 定,堪稱苛責,對解決(jue) 問題也無濟於(yu) 事。審視事件全貌,“密接風波”首要責任還是在學生家長身上。雖然學校有權針對學生情況進行處理,但也應該一碼歸一碼,“罰當其責”,豈可不分青紅皂白,超限度、“降維打擊”學生,造成“連坐”之社會(hui) 觀感?開除學生,是學生難以承受之“重”,這麽(me) 做有沒有考慮到一名學生的承受能力?懲罰不是目的,解決(jue) 問題才是最終目的。事情已經發生,按規定、按程序妥善處置,將事件的影響降到最低才是要務,稍有差錯就揮舞大棒,既“超綱”,也無意義(yi) 。

  另一方麵,此舉(ju) 與(yu) 學校教育初衷背道而馳。教育重在塑造學生心靈,動輒“開除”與(yu) 立德樹人的目標不合,展現的是一種粗暴的教育手段。況且,開除之後,該學生的上學問題如何解決(jue) ?難道就此提前推向社會(hui) 嗎?高一學生還是個(ge) 孩子,若因此事“不光彩”地離開校園,不僅(jin) 前途未卜,甚至走向歧途。這不是其該承受的後果,也不是學校該做的事。

  確實,在防疫方麵,出於(yu) 對師生生命健康的考慮,學校要嚴(yan) 格把關(guan) ,但也要講究方法手段,不能簡單粗暴搞“一刀切”。“一刀切”看似雷厲風行、法不容情,實則頭腦發熱、過猶不及。此種過度防控隻會(hui) 製造亂(luan) 象、擾亂(luan) 視聽,最終結果也將適得其反。

  對疫情防控問責的“苛責”“超綱”,此風實不可長。綏化通過特別機製,對錯誤做法加以幹預、製止,維護了學生正當權益,值得肯定,但我們(men) 更希望此類鬧劇再也不要出現,讓行政資源不在無意義(yi) 的事情上浪費。(央廣網特約評論員 伍裏川)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