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萬餘公裏地下管線“智慧管理”

發布時間:2022-07-06 08:47:00來源: 北京日報

  地下管線,被稱為(wei) 城市“生命線”。城市副中心在近日發布的“十四五”時期城市治理規劃中提出,全區將在建成10972公裏地下管線三維立體(ti) 圖的基礎上,逐步加裝傳(chuan) 感係統建設智慧地下管網,建成區級地下管線監測預警係統,實現城市安全運行由被動反應向主動保障轉變。

  全區地下管線“一張圖”

  日常生活中,人們(men) 所用的自來水、天然氣,冬天取暖用的暖氣,電視、手機所用的網絡等,都需要通過地下管線將資源送到千家萬(wan) 戶。地下密密麻麻的管網係統,類型眾(zhong) 多、縱橫交錯,其複雜程度堪比“迷宮”。

  在通州區地下管廊管線事務中心的大屏幕上,記者看到了位於(yu) 城市副中心地下的管線分布三維立體(ti) 圖。點擊圖層,道路下麵的給排水管道、通信、熱力等管線一目了然,甚至每一處井蓋、雨箅子、閥門都清晰標注。

  “藍色代表自來水管,黃色是熱力管網,綠色代表通訊廣播,電網則是紅色。任意點擊一條管網,其埋深、起點高程等數據都會(hui) 一一顯示出來。”通州區地下管廊管線事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該係統數據已覆蓋通州區市政道路範圍內(nei) 的所有地下管線,包括給水、汙水、燃氣、電力、電信、熱力等8大類14小類,總長10972公裏。

  探查檢修裝上“透視眼”

  過去,城市地下管線隻能在二維平麵圖紙上顯示管線的大概位置和布局,無法顯示管線與(yu) 管線之間錯綜複雜的縱深關(guan) 係。有時必須挖開地麵,才能真正知道地下管線的分布情況,施工挖斷地下管線的情況時有發生。

  技術人員告訴記者,城市副中心地下管線三維係統的成功建成,可有效解決(jue) 以往看不到、查不清等問題。目前,這張地下管線圖還做到了在移動端同步展示,通過手機、平板電腦打開APP,可以隨時隨地檢查地下管網係統。

  技術人員帶領記者來到九棵樹東(dong) 路,見到腳下有一處雨箅子,就打開APP,將係統中的灰色方框與(yu) 現實中的雨箅子對齊,從(cong) 而完成了精準定位。緊接著,連接這個(ge) 雨箅子的排水管網的點位、坐標、地麵高程等信息就在係統中清晰顯示出來。

  另外在新建小區規劃設計時,地下管線的規劃設置也至關(guan) 重要。有了這套係統,給排水管如何布置,電力、通訊線路怎麽(me) 安排,隻要通過該套係統就可以生成相關(guan) 數據,大大方便城市規劃建設。如果遇到道路改擴建或者整治提升項目,管理部門接到申請後,技術人員也能通過係統從(cong) 不同角度清晰查看周邊地下管線排布情況,利用橫斷麵分析、開挖分析等功能提前計算開挖土方量、調整相關(guan) 涉及管線,提前製定預案。

  管道運行將實現動態監測

  城市地下管線三維立體(ti) 圖雖然好用,但仍屬於(yu) 靜態被動式監測係統。在城市副中心發布的“十四五”時期城市治理規劃中,對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和服務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逐步對城市重點類型管道、井蓋加裝傳(chuan) 感係統,探索AI+機器人技術在管道維修探測中的應用,實現對管道係統、有毒有害氣體(ti) 、井蓋異位等實時監測管理。

  接下來,城市副中心將建立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係統,采集水、電、氣、熱、綜合管廊等城市生命線的設施和實時運行狀態信息,搭建城市安全運行監測平台,實現城市係統風險的及時感知、早期預測預警和高效處置應對,為(wei) 城市安全運行提供主動式保障。

  通州區城管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通過前端感知設備,結合已經建成的政務雲(yun) 資源、地下管線三維平台和城市三維數據,城市副中心將建設城市公共安全數據庫,構建燃氣、供水、排水等各專(zhuan) 項風險研判數據模型,為(wei) 城市安全風險預警提供精細化分析手段,實現智慧化分級預警,並根據預警類型和等級啟動相應級別響應措施,實現高效應急聯動處置。

  未來,城市副中心將實現全境域地下管線一張動態監測立體(ti) 圖,覆蓋全區完備的地下管線數據,配合現場查看和技術指導,有效避免因施工導致的地下管線破壞。另外,對燃氣、綜合管廊等城市生命線安全風險實時監測、分級預警和聯動處置,有效提升城市安全風險防控能力和水平,實現城市安全管理從(cong) 被動反應向主動保障、從(cong) 事後處理向事前預防、從(cong) 靜態孤立監管向動態連續防控轉變,全麵提升城市的安全韌性。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