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推進智慧社區建設頂層設計 一批“數字大腦”基層上崗
近年來,“回天大腦”“政務曉屋”“智慧村章”等一係列數字政務應用落地,實實在在地提升著辦事群眾(zhong) 的體(ti) 驗。記者從(cong) 日前召開的2022全球數字經濟大會(hui) 上獲悉,北京市正在推進智慧社區建設的頂層設計,一個(ge) 個(ge) “數字大腦”正在基層上崗。
“數字大腦”給群眾(zhong) “三省”
回龍觀、天通苑地區一度被稱為(wei) “睡城”,存在職住失衡、交通擁堵、公共服務滯後等短板。現在,“數字大腦”引入回天地區的基層治理,一手掌握著轄區六街一鎮的政務數據、基層業(ye) 務數據和社會(hui) 第三方數據,曾經的難題解開了。以交通出行為(wei) 例,“大腦”一轉,給居民指的路少堵十分鍾,到地方就能享受錯時共享停車,不必再繞著圈找車位。
門頭溝區齋堂鎮地處深山區,下轄的沿河村距離鎮政府有17公裏,村民辦理部分政務事項需村裏簽字審批後,再到鎮上蓋章。可往返的公交車一天隻有兩(liang) 趟,打車來回需花費大約100元。齋堂鎮的“智慧村章”係統引公章“進”了村,群眾(zhong) “省時、省事、省錢”。同時,“雲(yun) 後台”為(wei) 用章建起“安全鎖”。
數據多跑路,群眾(zhong) 就少跑腿。海澱區以國產(chan) “長安鏈”為(wei) 底鏈,在互聯網搭建起一條“共識鏈”,圍繞異地辦事需求形成200餘(yu) 項通辦清單;豐(feng) 台區將45個(ge) 單位、1900餘(yu) 個(ge) 審批事項“一門”通辦,已服務辦事群眾(zhong) 130餘(yu) 萬(wan) 人次;大興(xing) 區“政務曉屋”將政務服務延伸至社區、鄉(xiang) 村、商務樓宇、黨(dang) 群服務中心等終端,布設在5個(ge) 鎮街的8台服務終端已經讓群眾(zhong) 少跑了540餘(yu) 公裏,節約辦事時間超過1萬(wan) 分鍾。
“智慧社區”將全麵推廣應用
市經信局相關(guan) 負責人說,數字化社區建設工程,是本市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的標杆引領工程之一。智慧社區的建設,要讓數據實現有序流動,借助“城市大腦”讓智力、數據價(jia) 值資源為(wei) 基層賦能,優(you) 化社區微生態,實現社區智慧化與(yu) “產(chan) 城人”一體(ti) 化同步發展,以促進基層減負增效。
近年來,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逐漸服務於(yu) 基層治理。市委社會(hui) 工委、市民政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各社區期待建立統一的信息平台,通過整體(ti) 設計實現數據的統籌、整合、互認,依托統一平台建立完善的數據推送機製,並實現數據活化、持續更新,在不同層級、範圍內(nei) 實現數據共享。本市目前正在推進智慧社區建設的頂層設計。
智慧城市建設用“生活感受”評分
日前在2022全球數字經濟大會(hui) 專(zhuan) 題論壇上發布的《數字化基層治理研究報告和典型案例集》,整合了本市已建成的16個(ge) 數字化基層治理優(you) 秀案例。
北京物聯網學會(hui) 理事長王誌良說:“數字化基層治理永遠在路上,隻有百姓感到滿意,它才有意義(yi) 。”市經信局相關(guan) 負責人說,基層治理是數字政府、數字社會(hui) 、數字經濟的主要交匯點和落腳點,智慧城市建設的好壞,最終要依靠社區居民的生活感受來反映。
已經上崗的“數字大腦”還將不斷升級。比如“回天大腦”將不斷進化,居民將能看到更多智慧化應用場景,生活在更便利的生活圈,享受到更多的數字化便利。市經信局副局長潘鋒表示,高標準建設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已成為(wei) 首都各界共識。本市將在“智慧城市2.0”建設框架下,進一步推動基層治理模式升級,切實打通為(wei) 民服務“最後一公裏”,助力基層治理數字化轉型與(yu) 可持續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