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兩麵紅旗代代傳

發布時間:2022-08-18 08:32:00來源: 北京日報

 

  北京西南,房山十渡,靜靜流淌的拒馬河水,見過了多少遊人歡笑。就在十渡景區東(dong) 麵的老帽山上,抗日戰爭(zheng) 期間曾發生數場催人淚下的慘烈戰鬥。山下的馬安村,七八十年前曾被授予兩(liang) 麵紅旗,村民們(men) 珍藏至今。數十年來,他們(men) 也用實際行動,不斷豐(feng) 富著紅旗的內(nei) 涵。

  兩(liang) 麵紅旗,珍藏在馬安村新落成的村史館。一麵是1941年秋,房淶涿聯合縣政府授予的“抗日模範村”;另一麵是1951年夏,中央訪問團送來的毛主席親(qin) 筆書(shu) 寫(xie) 的“發揚革命傳(chuan) 統 爭(zheng) 取更大光榮”。它們(men) 對麵的牆上,貼著抗日戰爭(zheng) 時期馬安村百餘(yu) 戶村民的集體(ti) 宣言——“最後一個(ge) 郎,最後一粒糧,最後一口氣,堅決(jue) 不投降”。

  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爭(zheng) 相上戰場!1941年,日寇輪番掃蕩,全村老少沒交出一粒糧,還千方百計幫子弟兵轉移傷(shang) 員,全村400多間房悉數燒毀,10多口人慘遭屠戮。青山埋鐵骨,“抗日模範村”的紅旗就是這樣染成的。平西抗戰史專(zhuan) 家劉文江介紹,馬安村總共被日寇燒過三次,沒出現一個(ge) 叛徒。

  “發揚革命傳(chuan) 統 爭(zheng) 取更大光榮”這麵紅旗,不僅(jin) 是對村子過去的肯定,更是對未來的殷殷期盼。從(cong) 兩(liang) 麵紅旗來到馬安村開始,一代代村支書(shu) 、普通黨(dang) 員,都把傳(chuan) 承好紅色精神,讓村民過上好日子作為(wei) 神聖職責。78歲的村民劉文峰回憶,上世紀50年代末,黨(dang) 員帶頭興(xing) 修水利,治理了水患;再往後10年,發展農(nong) 業(ye) ,搬石頭、挑糞的重活兒(er) ,也全都是黨(dang) 員先上……進入新世紀,村裏建起幾棟新樓房,不夠一戶一套,黨(dang) 員們(men) 主動讓,緊著家裏有老人小孩的村民先上樓。

  如今,“接力棒”傳(chuan) 給了現任村支書(shu) 王有山。馬安村在各方幫助下,修複了房良聯合縣政府、抗日高小等10餘(yu) 處抗戰遺址遺跡,還建起紅色長廊、黨(dang) 建公園、抗戰文化道。這裏的紅色故事,被越來越多人知曉。

  “去年,我們(men) 村接待了7萬(wan) 多人來參觀。”王有山說,馬安村正在打造特色鮮明的紅色景區。憶苦思甜大食堂已經建好,可以容納140人同時用餐;由村民閑置房院改建的16處民宿,現在已開放預訂,27個(ge) 在建的民宿中,今年“十一”之前能開9個(ge) 。

  每年清明節,建在十渡的平西抗日戰爭(zheng) 紀念館會(hui) 迎來各界人士,大家麵朝老帽山所在的東(dong) 方敬獻花籃。人群中的馬安村民總是熱淚縱橫。“刻在骨子裏的紅色基因,要一代代傳(chuan) 承下去。”王有山說。

  親(qin) 愛的讀者,當您來到十渡,享受秀麗(li) 山水的時候;當您攜手愛人,在拒馬河畔散步聊天的時候;當您舉(ju) 起相機,留住孩子天真童年的時候……請不要忘記,在東(dong) 麵老帽山下,有個(ge) 名叫馬安的小村莊,那裏的故事,值得銘記。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